“出水啦!出水啦!”随着钻机轰隆隆地不停转动,一股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衙前乡的乡亲们盼这口井盼了太多年……
衙前乡隶属于江西省进贤县,可就是这样一个毗邻鄱阳湖的水乡,却缺少安全的饮用水。乡镇领导、村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后找来好几个打井队都无功而返,乡亲们彻底灰了心。
近年来,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西省地调院”)根据地勘工作转型要求,调整工作重心,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切入点,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衙前乡政府慕名找到该院,希望在两个月内完成找水建井,保障进贤县衙前乡自来水厂每天400吨的稳定供水。
两个月、成井率极低、每天400吨,这个项目性价比并不高,一不小心还可能会砸了招牌。可望着老乡期盼的目光,该院负责人暗下决心:不论困难多大,都一定要打出水来。2020年6月,江西省地调院与进贤县衙前乡政府正式签署《进贤衙前乡政府找水打井工程》项目合同。
经过分析,该院技术人员认为,要想找到水,布井是关键。于是,江西省地调院衙前乡找水打井突击队大量查阅相关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卫星遥感等专业资料,认真研究当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浆岩和地质构造分布情况,着手布置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优选勘探靶区。然而,项目组围着全乡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几个泉点。
大家没有气馁,积极走访各个村落。听说是来找水打井,父老乡亲们围拢了地质队员,争先恐后介绍起情况来。经过一个星期的走访,技术人员终于有所收获:一些民井显露出富水信息,在圈定富水块段、开展物探工作后,现场确定了第一批井位。
“开钻!”一声令下,随着机长推动操纵杆,只见8米高的钻机转盘飞速旋转起来,浑浊的黄色泥浆不断从钻杆下涌出,一号井孔钻进30米开始出水。听到这个好消息,项目组成员激动地相互拥抱。
钻机继续运转前进,50米后开始打入基岩。“井口喷出的水越来越小,喷出的只是糊泥浆。”“钻进困难,半天才打了2米!”……机长不间断地反馈。
“别急,再来一口井。”项目负责人下了命令:这次加深到150米,抽水试验一下。结果每天出水45立方米,这样的水量无法达标,怎么办?
“断裂构造是存在的,你看3条高密度物探线的解译成果,断裂北北东走向。”“这个断裂构造是含水的,你看2号孔基岩90米~120米之间水量有所增加。”“这个地段明显有两层地下水,上面的水会越流补给到下面的含水构造。”“1号孔位应该是上面有第一个含水层,下面应该还存在有含水断裂构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分析,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重新回到1号孔位,加深钻进!”机长接到指令,一脸茫然,将信将疑地开工。“到70米了,没有变化,再次出现钻进困难。”“80米了,还是没有变化,老样子还要继续吗?”机长有点沮丧。
“89米出水了!”机长激动地报告,“目估每小时10立方米。”欢呼声再次响起,“继续钻进,打穿含水构造!”这次,井口的水喷涌而出,由浑浊逐渐变得清澈,这口井失而复得。
“日出水量240吨左右,仅完成任务量的一半多点,但是这里要预留开采空间,不能把井都布置在这里,要换个地方了。”大家商量着确定再下一城。
相似的含水岩性,多组遥感构造影像交叉的部位,第三口井布置在一个新区,距离1、2孔位置2公里之外的地方。这次钻进顺畅多了,上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下部构造裂隙水,深度90米~120米不断喷涌出构造裂隙水。简易抽水试验后,机长激动地报告:“又是一个每小时10立方米左右的水量!”
捷报传来,小村庄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
水量得到了保障,那水质如何?江西省地调院水环所所长赵毅斌用滴管取出试剂,大家都屏住呼吸,眼睛都不眨地看着他将试剂注入水样。忽然,试管中呈现出一种明亮的“柠檬黄”——这说明成井后出的水质达到了偏硅酸矿泉水标准。
地质专家测试水质
“今年新建的两口水井投入运行后,衙前乡街道的群众饮用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乡长高兴地说。
远处的落日洒向旷野,大片秋林笼罩在红云中,绵密的落叶将地质队员的串串足迹悄然掩去,可他们跋山涉水的点点滴滴却铭藏于衙前乡百姓的心里。他们不会忘记,有一支队伍曾奋战60余个日日夜夜,只为金秋那一抹最美的“柠檬黄”,只为百姓最安心的那“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