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亚东-谷露裂谷北段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确定
2020-07-27 09:15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为确定青藏高原内部分布的南北向裂谷晚第四纪活动速率,该所首位外籍“黄汲清青年人才”、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arie-Luce Chevalier(马晓丽)研究员及其团队,以亚东-谷露裂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青藏高原内部现今的变形特征及裂谷周缘地震活动进行了探讨。


 据悉,关于青藏高原内部分布的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巨大争议。通过研究裂谷晚第四纪活动速率,不但可以对高原内部变形进行定量化分析,还可以反映变形的时间及形成机制,同时对裂谷周围区域的地震灾害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青藏高原内部至少分布有7条主要的南北向裂谷,其中亚东-谷露裂谷发育规模最大、地震活动性最强。研究结果表明,亚东-谷露裂谷南段自亚东至当雄晚第四纪以来伸展速率为0.8~1.3mm/yr,北段因受崩错走滑断裂的影响,伸展速率自南向北由3.1±0.6mm/yr陡增至6.0±1.8mm/yr;结合藏南其它裂谷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一步确定了藏南晚第四纪以来的东西向伸展速率为9±2mm/yr。现今GPS数据显示,印度板块在喜马拉雅弧的汇聚量为15~20mm/yr,藏南东西向伸展速率则为8~9mm/yr,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合裂谷1411年M8级地震和1952年M7.4级地震的发震特征,以及区域内的强震复发周期,研究人员认为亚东-谷露北段短时间内发生M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通过地壳变形分析,研究人员认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的藏南地区构造特征主要以东西向伸展为主,即主要受南北向裂谷控制,这些裂谷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向喜马拉雅弧正交方向的俯冲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有关;以北的羌塘地区的发震机制表明其主要受走滑断裂所控制,整体表现出羌塘地体向东构造挤出的特征。因此,藏南和羌塘地区现今构造变形的形成机制不同,这也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走滑断裂的总位移量相差较大的原因。


 亚东-谷露裂谷北段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的确定,对于定量化分析高原变形、理解高原现今变形机制、评估区域内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知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和《Tectonophysics》。

上一篇:中外科学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遗迹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下一篇:贵州省重奖6名地灾“吹哨人”,最高奖金达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