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讲故事:地层的情怀
2017-04-07 17:49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地层无语,带给人类的是优美的环境和如画的风景;

地层有声,山的呼啸、海的波涛、流水的叮咚;

地层有情,用地球母亲的乳汁养育着万千生灵。

 地层用它所包容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形成的岩石和化石遗迹,撰写了一部地质的编年史。让我们走进充满神奇的地层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地层情怀。 

 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唯一长盛不衰的文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具备了包容的性格。

 纵观中国的历史,在北方是蒙古高原,以草原游牧民族为主,相继有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和蒙古等部落和民族。

 在东北既有茂密的森林丘陵又有辽阔的东北平原,主要以狩猎民族为主,相继有东胡、肃慎(满族祖先)、乌桓、鲜卑(锡伯族祖先)、室韦(蒙古族祖先)、契丹和女真等族。

 在西北地区是一系列的山脉和沙漠,其间有绿洲适合人类发展,不少民族在此孕育了绿洲文化,相继有塞人、乌孙、月氏、匈奴、突厥、回纥和蒙古准葛尔部等居住。 

 在西南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以藏、羌等半农半牧的高原民族为主,自古就有吐蕃(藏族祖先)、门巴、羌、白、苗、傣等几十个民族。 

 中华民族不但没有歧视这些少数民族,反而在和他们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不断地汲取这些少数民族的先进文明,来弥补自身文化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使中华文明在包容中得到完善。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和包容其他民族先进的经验和聪明的智慧有关,以“胡服骑射”最为典型。

 再说地层。地层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骨架,是以我们人类为代表的生命生存的“伊甸园”,是强大的象征。那么,为什么说地层的性格特点是包容呢?

 1、地层包容了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岩石

 地层对岩石的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他不仅为沉积地层提供了沉积的空间,而且为岩浆的侵入和喷发、岩石的变质提供了空间;

 二是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有机的包容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三是将软硬不同(坚硬的、松软的、致密的、松散的)的岩石包容在一起,按照他们形成时间的先后进行有序排列;

 四是将不同形状(透镜状、层状、块状等)的岩石包容到了一起,按照他们形成环境的特点进行随机组合;

 五是将不同色调的岩石(紫红色、褐黄色、黑色、灰色、绿色等)包容在一起,组合成一幅幅锦绣画卷,最为典型的是张掖的七彩丹霞和美国的波浪谷以及太行山地区的赤壁丹崖。

 2、地层包容了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矿物

 地层对矿物的包容主要表现在为典型矿物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和环境。比如水晶往往形成在地层的空洞里,石榴子石往往形成于接触带上,金刚石形成于地下深部极高温、极高压环境,红宝石形成于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等等。

  3、地层保存了不同地质时代埋藏的化石

 地层对化石的包容更具典型性,无论是动物化石还是植物化石,无论是大型的脊椎动物化石和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无论是蕨类植物化石、骡子植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在地层中均有保留。

 典型的化石有元古宙的叠层石、寒武纪的三叶虫化石、奥陶纪的角石化石、志留纪的鲎化石、泥盆纪的鱼化石、石炭纪的珊瑚、二叠纪的蕨类植物、三叠纪的翼龙、侏罗纪的恐龙、白垩纪的鸟、古近纪的两栖犀、新近纪的三趾马、第四纪的剑齿虎等。

 地层的包容赋予了地层博大的胸怀,也赋予了地层深厚的内涵,成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和生命的主要对象。

 

上一篇:地质行业标准大全(附件下载)

下一篇:解读碎屑岩(三):火山集块岩和凝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