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攻坚克难、奋勇争先,聚焦主责主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辱使命,捍卫山水林田湖草
近年来,省勘院实施了多个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施工、设计和监理项目,承担了《济南市破损山体修复治理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制作《济南市破损山体专题记录片》,完成《济南市破损山体整治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参与管理的济南破损山体165座、治理破损面积达1860万平方米,实现了让济南的“山更绿、水更清”。
该院积极响应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编制申报《山东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济南市)》,承接了山水林田湖草各类项目二十余个,涵盖历下区、历城区、高新区和南部山区历史形成责任灭失非煤矿山采空区和废弃井口调查工作,实施完成了“山东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济南市)——济南市星河北铁矿矿山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施工”项目。
攻坚克难,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系统
省勘院积极收集济南中心城区内已有资料,结合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建立了济南市地下空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济南市政府部门提供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资源管理的管控平台;收集整理济南市地质钻孔资料,建设济南市地质钻孔资料数据库,开发并借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了济南市地质钻孔资料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地质钻孔资料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山体划线,让城市“显山露水”
为促进济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自然山体资源,省勘院负责实施的《济南市山体调查与保护规划》项目工作区总面积约4771平方千米,西至平阴县,东至章丘市,北至黄河(包括鹊山)、济广高速公路,南至济南市行政边界,几乎横跨整个济南城区。
近年来,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测量、综合研究等工作,省勘院基本摸清了济南市山体情况,初步查明了济南市山体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初步划定山体的保护范围,编制了《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建立济南市山体调查与保护规划数据库。
为进一步加强泉域的立法保护,让城市“显山露水”,切实留住绿水青山,根据济南市名泉保护工作及五库连通工程专题会议要求,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泉水直接补给区内170余座山体的保护线划定工作。省勘院负责实施《济南市中心城城市建设区外山体保护控制线划定项目》,通过开展山体调查、遥感解译、工程点测量等工作,通过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征询相关各部门意见,划定了泉水直接补给区、中心城市建设区外内110余座山体的保护控制线,提出了山体保护线管控措施,为今后的山体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16-2018年,省勘院协助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由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后济南市人民政府还批准实施了《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2018-2025)》。
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保护,需要人人参与。“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生态文明的建设、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都离不开地球日活动的举办,省勘院将继续依托现有优势,守护好绿水青山,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