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一中资陶瓷厂遭遇打砸
2020-04-20 10:17 来源:陶卫网 编辑:矿材网


 非洲一家陶瓷厂在疫情期间遭遇了冲击和打砸。事件发生在位于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西郊的奥贡地区的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


▲奥贡广东自贸区(图片来源:网络)


 3月30日,尼日利亚在拉各斯、阿布贾和奥贡启动了为期14天的封锁。4月13日,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宣布封锁措施将延长14天。当地时间4月16日,尼日利亚新增3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442例。


 4月16日《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英文版在《中国解决了尼日利亚关闭后非洲工人的困境》报道中提及,由于大量的收入损失,长期的封锁已经在尼日利亚人中间引起了沮丧和怨恨。他们联系到的尼日利亚消息人士称,极端民粹主义者利用非洲工人在长期停工期间的沮丧情绪,策划了针对尼日利亚一家中国陶瓷公司的袭击。


▲《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


 陶瓷资讯编辑通过中间人士联系到的奥贡广东自贸区内某中资企业负责人,详细说明了事件起因,并表示事情已妥善解决。


▲奥贡广东自贸区某中资企业负责人说明事件


 这位中资企业负责人透露,该事件起因是,奥贡广东自贸区根据联邦政府、州政府封城政策对园区进行封关停工后,园区企业旺康陶瓷留守的当地员工在厂里待了十天后心生不满,在某些极端民粹主义者的挑拨下,封城前离开园区的员工与内部工人勾结,对园区大门进行冲击并焚烧,奔向旺康陶瓷示威并索要大额赔偿。在园区联邦政府官员、州政府、州警察厅、当地警察的协助调节下,周二(4月14日)晚上已经给所有员工结算工资并发放路费,员工自愿离开,目前情况已经平稳。


 他表示,奥贡广东自贸区是中尼重要合作典范平台。此次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国政府与管理公司竭尽所能平息解决,保护中资企业,维护同胞安危。封城前,自贸区企业及旺康陶瓷已经通知所有当地员工,自愿离开的工人都能领到工资与路费,愿意留守的工人复工后正常开工提供食宿;封城期间,自贸区也多次与当地员工交流,这次事件是因为旺康陶瓷留守的上千个北部工人受到挑拨后与外部人员勾结引起。


 《环球时报》报道中也提及消息人士证实,自由贸易区的人员、财产和设备在抗议中没有受伤或损坏。保税区和旺康工厂已经提前通知了工人,并让他们自由决定是否留下或离开。那些离开的人拿到了工资和差旅费,而那些留下来的人继续照常工作,由工厂提供食宿。消息人士指出,在封锁期间,自由贸易区一直与留在区内的非洲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


 据温州商务局此前消息,自2011年开始,旺康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建成陶瓷厂4个,累计投资额超2亿美元,中方员工规模超500人,当地员工规模超4000人。


 旺康控股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市创办的陶瓷生产企业占地900 多亩,拥有4条生产线,日均产量达到14 万平方米,是非洲单体产量最大的一家企业,改变了尼日利亚当地瓷砖常年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企业总员工达到2000 多人,其中当地员工占了九成。


 据悉,旺康在非洲的十多条生产线年产量可占整个非洲市场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图片来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官网显示,旺康陶瓷所在的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由新南方控股的中非公司运营。合作区规划用地100平方公里,土地使用年限99年,目前落实土地红线图20平方公里,首期完成开发面积2.24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10月底,园区相继引进了轻工、家具、建材、五、木材等40余家优质企业,聘用当地工人5000余人。形成了规模化的陶瓷业、造纸业生产、销售产业链。新南方集团还将利用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先进的运营经验,和当地政府合作发展工业、商贸、物流、科技、房地产等多种产业。


 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内现有两家陶瓷企业,除旺康陶瓷外的太阳陶瓷,是目前尼日利亚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厂。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此前在报告中提到,近几年,有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少数企业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工厂外迁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陶瓷企业在海外投资额近10亿美元(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建造五十多条陶瓷砖生产线,年产能超过2.5亿平方米。


上一篇:紫金矿业向塞尔维亚捐建“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 助力对抗新冠疫情

下一篇:基建投资顺利,水泥行业旺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