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综合反映实体供需形势和市场情绪“温度计”,期货市场表现近期受到广泛关注。今年4月份以来,钢材、铁矿石、焦炭等“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高涨,但在相关部门介入下又大幅回落,波动性风险已经暴露,不少普通投资者套牢其中。
业内人士分析,这波上涨既有“去产能”背景下供需关系改善市场因素,更有游资炒作成分。当前需警惕落后产能借机复产,避免大宗商品价格陷入暴涨暴跌恶性循环,鼓励实体行业企业参与改善投资结构,探索构建完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
暴涨暴跌集聚风险
“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涨跌起伏,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不利于市场长期稳定向好发展。”分析师说。
事实上,大宗商品价格从2011年见顶回落以来,过去几年一直持续在底部徘徊。不过,去年底国内市场呈现反弹迹象。特别是在春节假期后,“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开始扩大涨幅,进入4月份连续涨停潮使得该月钢材环比涨幅一度高达30%。
记者统计发现,4月主要品种期货价格大都连续涨停,以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为例,螺纹钢期货主力1610合约涨幅达到了23.13%,近5个月以来的涨幅更是高达61%,该合约在4月21日成交金额甚至超过了A股沪深两市当日成交总额。
此外,焦炭、螺纹钢、热轧卷板、铁矿石等期货商品今年以来价格涨幅高达50%以上。“黑色系”暴涨还带动其他期货产品整体走高,豆粕、玉米、鸡蛋、淀粉等都曾经历涨停。高盛分析师马修·罗斯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近期期货交易量激增,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铁矿石数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四倍以上,表明投机行为增多。
大宗商品疯狂表现已经引起交易所和监管部门警觉,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连下十几道通知,通过调整有关品种手续费标准、保证金水平标准、涨跌停板幅度以及对会员单位风险提示等,为市场“降温”。
受此影响,钢材、铁矿石及焦煤、焦炭等品种随后一度连续大跌,螺纹钢期货价格一周内最大下跌近9%,钢铁产业链跌幅最大焦煤品种同期则大跌11%。
但随着投资者的担忧情绪释放,市场成交量降低,以及市场对未来供应短缺前景预期依然乐观,“降温”后期货价格继续表现强势,主要品种继续回升,焦炭期货价格一度再次涨停。大连商品交易所方面也表示,尽管采取一系列监管举措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个别品种成交持仓比仍处较高水平,需要以更大力度从早、从紧、从严管好市场。
游资炒作身影显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周旭认为,这一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行情是供需面大幅改善带来价值修复行为。前期市场价格跌落过多,普遍低于中位成本线,致使相关企业盈利大幅缩水,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被迫削减投资和产量,致使供求关系逆转,产生销售价格向上修复要求。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确有市场自我调节背景,我国经济一季度有回暖迹象,信贷政策宽松,刺激了对大宗商品需求。此外,印度推出2.18万亿卢比投资计划,主要聚集在铁路和公路投资,同时推出多项重大改革,涉及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减税等。
来自国泰君安统计显示,4月中上旬,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2%,其中一线城市同比增加2.9%,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分别增加88.4%和55.2%。从多省公布的一季度数据看,成交面积和成交额大都呈现上涨,不少城市涨幅在20%以上,对大宗商品价格有带动作用。
不过,记者发现,市场上频现“一大拨私募正从股市转战期市”议论。来自行业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在4月15日至22日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期间,管理期货策略的私募基金最多赚到近25%收益。
当前大宗商品市场不乏游资炒作身影,恒泰期货副总经理江明德说,一些投机资金已经入场,再加上国内资本市场易受情绪影响,一旦某一市场的标受到追捧,投资者都蜂拥而至。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院长诸艾也认为,此轮“黑色系”商品暴涨行情主要是来自游资驱动,部分资金很可能源于股市。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在前期大跌后已形成相对价值洼地,吸引大量资本流入。
炒作对大宗商品市场稳定性影响显而易见,更值得警惕的是,仍有大量投资者接踵涌入,这种风险将会向普通投资群体蔓延。
多家受访期货公司反映,近期期货市场新开户数平均增长约30%,交易量也有所放大。但由于新进入者散户占比较高,整个市场参与者资金量扩容要远远小于开户数。“一些休眠账户在激活,一些新开户投资者也还没有开始交易。”上海中期副总经理蔡洛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