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亿”大基建来临,砂石行业再迎风口,但缺口高达80%!
2020-03-23 11:18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疫情过后

扩需求、稳增长、稳就业

中国大基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3月20日

已有25个省区市公布未来的投资规划

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

基建上马,砂石先行

面对如此庞大的基建需求

中国砂石产能能否满足?


1.jpg


01
大基建下,砂石再遇机遇!


疫情冲击下,自春节后各地陆续复工以来,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截止3月20日,包括北京、河北、上海、广东、四川、宁夏等25个省市区发布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种种迹象越来越清晰的表明,大基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引擎。

2.jpg

图源:中国经济周刊


加快进度,加快审批,加速开工。在稳增长的压力下,近期基建项目的批复速度也在提高。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亿元;截至2月25日,全国533个重大交通项目复工率为70.17%。



02
谁曾想到,砂子也会“闹饥荒”



与此同时,当下资源环境约束和管控日益增强,天然河砂禁采限采,全球砂荒越演越烈,造成建筑砂石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2018年以来,全国多地砂石骨料供给相继告急,“一砂难求”近乎常态。数据显示,河南建筑用砂年需求量约在2.1亿吨左右,而全省经批准许可的河砂开采量仅有4000万吨左右,缺口达80%以上;福建2019~2021年年均建设用砂量预测1.1亿立方米,而缺口却达75%。


而在湖北,因制造混凝土的原材料砂石存在断供风险,部分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被迫停工,施工单位对此叫苦不迭。此外,湖南、江西、浙江、陕西、海南等省份也接二连三出现“砂荒”现象,广东省惠州地区有的砂场甚至采取“摇号供应”,每天限量供应砂石。


事实上,过去我国使用的砂石骨料基本上都是直接从河道、矿山采集而来的天然砂石,多年开采使得资源面临枯竭风险。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约束和管控日益增强,令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砂石价格也不断上涨,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100%。不得已之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沿海地区已开始从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大量进口砂石。


资源供给危机之下,砂石产业路在何方?



03
机制砂成为市场“新宠”



作为一个既传统而又崭新的制造领域,在天然砂受限于多种因素,且成本越来越高,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大环境下,物美、价廉、环保的机制砂被寄予厚望。


机制砂的优势:

1、资源优势,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例如尾矿、建筑垃圾、卵石、石屑等,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又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2、质量优势,原料干净,骨料连续级配,机制砂细度模数可根据混凝土和砂浆配方调整,满足各类干混砂浆、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的需求;


3、管理优势,有稳定的法人主体,实行采矿许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可有效防止乱采滥挖,保护环境,增加政府税收并且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成本优势,制备混凝土可节约水泥10%-30%;与干混配套可免烘干,节约烘干成本10元/吨

机制砂在我国有着广泛地应用。据了解,国内机制砂石最早的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部分重大工程上,1958年在贵州中部猫跳河梯级水电站的建设上也有所应用。近年来,包括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上,也都在使用高品质机制砂。

“高品质机制砂石是用现代化的破碎筛分装备大规模制造的工业产品,其性能要比天然砂石好。”胡幼奕认为,天然砂石由于在河道上经过上万年的冲刷,其表面和形态等与机制砂石不同,但是随着机制砂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把机制砂石做得比天然砂石还要好。

业内普遍认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要比天然产品在品质均衡性等方面都要好,所以机制砂石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更有优势。

2019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规范砂石资源管理,鼓励利用废石、尾矿等生产机制砂石,节约天然资源。

上述《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布局,建立国内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根据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以及中西部建设需要,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拓展砂石来源,规范砂石资源管理,鼓励利用废石以及铁、钼、钒钛等矿山的尾矿生产机制砂石,节约天然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该《意见》强调,要加强砂石资源开发整合,推进机制砂石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一批大型生产基地。鼓励发展砂石、水泥、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高品质机制砂石比例大幅提升,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利用尾矿、废石等生产的机制砂石占比明显提高。

业界认为,这份我国首个关于砂石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中国砂石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常见的机制砂原料


① 砂岩:沉积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组成,结构稳定,砂粒含量在50%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机制砂生产原料,在原料粉碎过程中有较高的石粉含量,因此在制砂时,需选择除尘性能的制砂设备。

② 河卵石:纯天然石材,具有色泽好、不脱色、无毒、质地坚硬等特征,是一种绿色的制砂原料,用河卵石原料制成的机制砂来代替天然砂具有一定的优势。

③ 石英砂岩:一种石料,含有90%以上的石英含量,在粒型、强度方面效果极佳,是市场上生产机制砂最常见的原料之一。

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的碎石块、混凝土块以及砖瓦碎块都可作为砂石骨料,将它们作为原料来生产机制砂,可大大降低原料投入成本。

⑤ 矿渣:工业废弃物,来源较广,在实际制砂过程中成本较低,也是常见的一种制砂原料。


04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科技引领、跨界融合,推进砂石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问题与不足。”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直言不讳地说道,“砂石骨料行业的发展确实还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和矛盾。”
首先,砂石产业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监管难度较大。砂石的开采、生产和应用涉及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海事、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砂石行业一直存在多部门重复交叉管理的问题。亟待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调工作机制和制定行业准入标准。
其次,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受利益驱使,一些地区仍存在无证开采、滥采乱挖、不正当和不公平等无序竞争现象和问题。低价和劣质砂石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影响了高品质机制砂石的使用和发展。
再次,科技研发、标准化建设、质量检测力度不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机制砂石有关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且尚没有专门的砂石研发、设计机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砂石专业,国家和企业检测机构和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理顺管理职能、严格行业管理、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科技研发、健全质量管控体系、完善标准规范是解决矛盾与问题,促进机制砂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要依据机制砂石行业发展态势,适时制定并发布机制砂石行业准入条件等相关产业政策,在规划布局、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强化准入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各地区可建立砂石供应企业备案制度,禁止违规生产的砂石产品进入市场。
此外,还应结合区域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品质和交通物流条件,围绕市场规划布局绿色环保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在规划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布局时,应对矿区从开采到采后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要求企业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采和治理,使矿区开采后能够达到恢复治理或二次开发要求。
05
砂石政策纵览

四川:2017年下半年以来,四川省各地砂石料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脱贫攻坚和灾后恢复重建,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建筑用砂石土列入规划调整的主要矿种。

浙江:2019年8月,浙江省印发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应用推广机制砂若干意见,全面推广机制砂生产和应用。要求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掌握可用于机制砂生产料源的储量、分布和岩性,对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等主要质量指标按100%频率进行检测。

湖南:2019年7月,《湖南省湘资沅澧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规划(2019~2022年)》印发,要求在保障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涉水工程设施正常运用和满足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河道砂石资源。规划确定河道采砂控制总量为2.38亿吨,划定可采区30个,禁采区111个。

湖北:2019年8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发文,要求各地结合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支持帮助合法的已停产的矿山尽快恢复生产。将加强建筑石料矿业权管理和综合利用,提高市场供应能力纳入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上一篇:湖南新化县“盗采”还是“治理”?规范矿山治理不容乐观!

下一篇:全球疫情下,中国矿产品外贸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