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妍在讨论起减税降费这个话题的时候,提出:乱收费现象一直存在,要遏制“乱收费”,打破潜规则。
而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要让企业有切身感受。
财政部部长肖捷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率由四档减并至三档。除了减税,今年还会继续降费,一个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另一个是取消和停征部分涉企收费。
这对矿业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历史原因,矿业行业在我国被列为第一产业。由于定位错位,直接导致我国矿山企业税费负担比较重。特别是增值税改革之后,由于开采初级矿产品的矿山企业抵扣项很少,税负进一步加剧。据粗略统计,我国铁矿山的平均税负在30%左右,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加上高额的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高达33%~35%左右。
而这还不包括一些显性的和隐形的费。如果把矿山企业的所有税费都统计在内,其税负可能还要高。我国的铁矿山企业之所以生产成本偏高,国际竞争力不足,其税负偏高无疑是一大推手。
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减税降费,但对处于困境的矿山企业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远远解不了渴。更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收费名目多、乱收费等现象依然突出。这几年来,一些地方因经济下行,财政紧张,不得不通过查漏税、乱收费来保证财政收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又滋长了乱收费现象。
乱收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顽疾。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出台有关治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文件并采取清理措施。2016年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涉企收费清理工作,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成效明显。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指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检查住建、国土、环保、交通、税务、食药监、质检、海关等30多个行业,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32.31亿元,切实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目前收费项目繁多、收费设置不合理、中介收费不规范。比如,中介费收费方面,名目多、收费高,评审时间长,检验、检测、检定、检疫等种类繁多,重复送检、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红顶中介”现象也很常见。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健说。
蔡玲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些现象。她痛陈道:乱收费问题仍然持续存在。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与行政权力挂钩的第三方服务收费”。有的收费项目,表面上没有了,实际上暗地里转移了,“改头换面”变成中介机构的服务收费了,甚至指定企业到某个中介机构,办理政府审批事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业务,收取服务费、咨询费、会员费等,企业实际负担根本没有减轻。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变成“红顶中介”,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打着“自愿委托”的旗号,或明或暗存在“指定收费”、“变相垄断”、“考培挂钩”,强制服务、强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有的形成“行政主体审批,事业单位评估,行业协会认证,关联企业收费”的利益链条,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利益分成。
二是依靠垄断地位收费。有的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融资,列出安排费、承诺费、代理费、常年财务顾问费、专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理财费等“五花八门”的乱收费名目,同时违规收费行为有隐蔽化倾向,如承兑汇票敞口风险费、承兑手续费、贴现手续费等,在资金“通道”“过桥”环节收费。这样“变着戏法”的隐蔽收费,使得个别地方服务收费陷入越减越多、越降越高的怪圈。蔡玲直言不讳地说。
东北某地为了确保财政收入,自行出台了当地民营铁矿石企业按铁精粉产量来征收铁矿资源税的标准,当地的国有铁矿石则按实际采矿量来征收。而当地的铁矿石平均品位在30%以上,按理说每吨铁精粉征收两吨的铁矿石资源税,但当地制定的标准却是按4吨~5吨铁矿石来征收,不仅造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还导致了当地民营铁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90%以上的民营铁矿山不得不因亏损而停产。另外,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后,当地的民营铁矿山资源税仍然偏高,与改革之前几乎没有什么降低。
蔡玲建议,遏制“任性”收费,挖掉乱收费的病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应该破除行政垄断,促进中介服务市场有序竞争;加大公开透明度,提高乱收费的违法成本;加强检查监督,把减轻企业负担落在实处;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确保公共财政保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