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温斯顿咨询集团(OneStone Consulting S.L.)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称,2015年世界各国、各地区已有水泥产能为60亿吨,水泥产量(需求)为41亿吨, 产能利用率为68.3% 。2001~2015,在过去15年间,全球总平均水泥产能利用率大多数处于70%~80%之间,仅2012年和2015年降为68%。2016~2020年世界水泥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发展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将对我国水泥产能“走出去”市场现状及其近中期预测进行分析述评,供我国水泥界参考。
1. 世界水泥主要生产厂商的产能发展概况
根据温斯顿2014/2015年的数据,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前20家水泥生产集团(公司)的总产能为13.74亿吨,占世界总额25亿吨的55%。中国大陆前12家水泥生产集团的总产能为13.82亿吨,占中国总数35亿吨的39.5%(我国最近公布的是前10家的熟料产能9.77亿吨,占全国总数18亿吨的54%;相当于水泥产能17亿吨)。产量位于前三甲的水泥集团,国际市场上有法国瑞士的拉法基-豪瑞(LH)、德国的海德堡(HC)和墨西哥的西麦克斯(Cemex);中国市场上有中国建材(CNBM)、安徽海螺(Conch)和中国中材(Sinoma)。
2. 世界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和熟料系数
笔者从世界五大洲选取了48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其2014~2015年的年均水泥总产能和消费量均达其全球总量的几近90%,样本的质量和数量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各国的水泥产能利用率及其熟料系数,如表所列。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知,其中水泥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有法、意、西、澳、阿联酋等12个国家,占总数48的25%;介于60%~69%的有匈、捷、奥、俄、阿根廷、南非、埃及、韩、泰、中国等16个国家,占总数的34%;介于70%~79%的有德、印度、美、巴西、伊朗、土耳其等12个国家,占总数的25%;介于80%~89%的有巴基斯坦、印尼、哥伦比亚、菲律宾等4个国家,占总数的8%;高于90%的有英、日、沙特、阿尔及利亚等4个国家,占总数的8%。一般情况下,利用率高的其商机较多。全球总的情况是,利用率在70%以上的占40%,70%以下的占60%。
至于熟料系数,小于0.60的仅有中国和巴西两个国家,占总数48的4.2%;介于0.60~0.69的有德、土耳其、智利等5个国家,占总数的10.5%;介于0.70~0.79的有法、俄、澳、墨、沙特、尼日利亚、日、泰、越、印度等30个国家,占总数的62.5%;介于0.80~0.89的有美、英、日、埃及、阿联酋等9个国家,占总数的18.7%;高达0.91的仅有中国台湾,占总数的2%;因台湾有5种型号的水泥,并规定水泥中混合材掺入量一律不得大于5% (全部掺合料都加到混凝土中),除了石膏以外,熟料在水泥中的含量就达90%以上。另一条规定是水泥的28天抗压强度一律都应大于280kg/cm2,因实际生产出来的熟料强度最低都在450kg/cm2以上,用这样的熟料掺加5%的混合材,生产出来的水泥必然是42.5级或更高的。所以台湾市场上就没有32.5水泥。最后高达0.96的仅有埃塞俄比亚1个国家,占总数的2.0%;因为有些非洲国家根本就没有合格的混合材(矿渣和粉煤灰),只能生产42.5等级的纯波特兰水泥。所以这些非洲国家就不生产32.5水泥。但这并不能表明其有多么“先进”,而是恰恰相反。
另外可以看出,与10年、20年前比较,现今世界水泥工业有两个普遍的变化趋势:第一是其产能利用率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约从75%以上降为70%以下,表明全球水泥总体趋于供应较富余。有些国家虽然产能利用率较长期处于65%左右,例如欧洲各国,但并未发生我国这样的恶性竞争的情况。这里是否也有另一种新常态的存在,值得我们关注。第二是熟料系数都在降低之中,即水泥中的混合材掺入量上升,深加工的混合材替代部分熟料,降低水泥的单位碳排放量,少用波特兰水泥,多用混合水泥已成一个趋向和潮流。据统计,当熟料系数为0.70~0.80时,其32.5水泥的用量相应约占总量的20%~10%。例如德国2014~2015年熟料系数0.69,其各种强度标号水泥的用量比例为 52.5: 42.5: 32.5= 16.4% :62.2% :21.4% 。还有一个趋向就是,得益于混凝土外加剂等的技术进步,现在采用32.5水泥完全可以制备出强度>/=C30的高性能的混凝土,而无需像以前那样, 非要采用42.5或52.5水泥才行。
自2005年以来, 我国成套水泥技术装备开始“ 走出去” , 以EPC项目总承包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 至今已建成投产的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近2 0 0 条生产线,水泥产能约3亿吨,占同期国际新建项目总产能的40%以上。但所获得净利润却只有其总值的4%~5%。因为我们早期走出去的都局限于低中端市场。最近三年已签约的国际水泥项目约有50项,水泥产能近1亿吨,环保与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两大转型提升趋势。首先是要挺进国际高端市场,其次不仅是帮人家建水泥厂,而是到国外去投资生产经营我们自己独资或合资的水泥厂。我国有些大型水泥集团已经先走了一步,正在这方面积累总结经验教训。实践出真知!祝愿我国水泥工业在新一轮更高端的“走出去”的转型提升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业绩,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挺进高端市场,创建中国品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