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山西省召开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该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局、煤炭地质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四厅局酝酿已久的《山西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正式公布。十三五期间,通过人才+项目模式,四厅局计划联合实施16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取得一批基础理论、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仪器装备、大数据建设等科技创新成果并得到转化应用,使山西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
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作为全国资源大省,山西拥有占全国1/3的煤炭储量,仅煤炭一项就长期支撑着山西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这四大传统产业在全省工业总值中的占比一度达到70%以上。
煤炭市场在经历黄金十年后,山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7年1月14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山西省长楼阳生指出,山西多年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也是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特别是经济增长还缺乏大项目支撑、新要素新动能支撑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短期很难实现跳跃式增长。
事实的确如此。目前,山西省矿产资源供给质量较低,尤其是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不高,煤炭生产先进技术应用不广、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原煤入选率、煤矸石利用率、矿井水利用率较低。煤炭资源未能优质优用,分级利用。优质无烟煤、主焦煤没有完全实现其价值。全省369座尾矿库和77个电厂的粉煤灰,蕴含着大量的稀有元素和稀有资源,但利用率极低。同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工程科技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山西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关键性、基础性适用技术研究推广还没有到位,一些重要机制制度还没有健全。《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确定,十三五末主要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力争25%的现有矿山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
要想改变现状和达到目标,就必须有所行动
因此,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局、煤炭地质局、测绘地理信息局以1+3联学联做为平台,组织召开了两次研讨会,专题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2016年11月18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全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经厅党组研究,成立了以厅长许大纯为组长、副厅长武耀文为常务副组长,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煤炭地质局、测绘地理信息局一把手为副组长的全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组,同时启动了《山西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的起草工作。该行动计划部署了两地一信科技创新战略,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行动纲领。
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现场
实施两地一信战略,既要补齐制度机制软短板,创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机制,建立矿产资源三率动态监测评价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完善节约用地机制,创新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还要补齐科技创新硬短板,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共伴生资源调查项目,形成一批三稀矿产找矿基地,产生一批矿山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理论成果,形成一批土地工程科技成果,为深化推进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山西国土资源如何创新升级?
16项创新项目战略统筹两地与一信
山西省两地一信战略包括深地探测、土地科技创新、国土资源信息化3大项 16小项内容,涉及矿产资源利用评价、地热能源勘查、地灾防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耕地保护科技、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山西国土、国土资源遥感成果应用等国土资源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主要任务和进度安排。特别是把两地战略与一信战略统筹起来,依托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增加资源储量;编制全省宗地不动产单元统一代码,建立示范区不动产权籍数据库;及时更新项目调查评价数据成果,全面整合土地和矿产资源一张图,完善互联网+山西国土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整合、有效集成土地、不动产、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各类成果资料、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统计数据,建立完善山西国土资源大数据,大力推动国土资源数据在系统内实现土地批、供、用、补、查、登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利用全过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重要数据在线共享与交换,稳步有序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向社会开放。
项目一为夯实基础地质工作,构建山西特色深地地质成矿理论体系和模型:围绕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山西地壳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开展优势特色矿产资源形成机制与分布,矿产资源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全面完成基岩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重要成矿区地物化遥综合调查和片区总结,启动盆地区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工作,提升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形成综合理论体系。
项目二为开展深部能源矿产勘查评价和地热回灌技术攻关:摸清优质煤、特种煤资源分布特征,评价资源潜力,支撑形成山西省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基地2~3处。实施特大型地热田的整装勘查,加强技术攻关,实现干热岩勘查评价的突破。
项目三为创新煤层气、页岩气等新型能源研究的基础理论集成及勘查开发技术:重点实施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基地内深部资源评价、三气共探共采两项重大科技创新,创新集成深部煤层气勘查评价、煤系三气共生共探的基础理论,重点突破勘探抽采、增储扩产的关键技术,搭建开放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项目四为创新煤炭及铝土矿中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开展煤炭中共伴生矿产资源和铝(黏)土矿含矿岩中三稀元素调查与评价,开展稀有矿产调查评价,形成一批三稀矿产找矿基地。实施一批多金属预查、普查项目,开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实施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三稀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的综合利用理论成果。
项目五为创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机制:创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在对现有矿山企业进行已占用矿产的共伴生资源摸底和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建立矿产资源三率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到十三五末,主要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加大煤炭洗选比重,推进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力争25%的现有矿山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等。
项目六为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全省地质灾害、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全面提升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水平,推进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逐步形成针对全省黄土地质条件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体系,探索建立具有山西省特色的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项目七为创新城市地质调查体系:开展太榆同城化区域城市综合地质调查,逐步向全省城市辐射,十三五期间完成全省11市主城区城市地质调查评价。
此外,还有创新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创新土地资源承载力预警研究、创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创新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创新土地工程科技、建设土地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国土资源遥感成果运用、实施互联网+山西国土、推进智慧国土建设等9个项目。
如何确保战略有序推进?
五项措施强化制度机制保障
实施两地一信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环节相互交织、互相促进,如何确保两地一信战略有序推进实施?答案是:采取坚持1+3联学联做是落实途径、人才+项目是工作载体,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制度创新,采取五项措施,统筹调动一切创新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强化机制。山西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实施两地一信战略,全面负责全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组织领导,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地勘科技创新专项办公室、土地科技创新专项办公室、信息化专项办公室4个办公室。同时充分发挥1+3联学联做机制的作用,国土资源厅搭台,地质勘查局、煤炭地质局、测绘地理信息局3家唱戏,形成大协同、大融合的科技创新格局。另外,山西国土资源系统还加强与高校和企业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共建科普基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
人才为本。要把科技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争取通过山西省百人计划三晋学者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公开招录招考等人才政策,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并根据相关规定,落实省内国土资源领军人才配套经费,充分保障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资金。两地一信战略部署的项目,都采用人才+项目的模式,通过外聘专家传帮带,加快年轻技术骨干成长。大胆启用青年科技人才,最后逐步建立起自我研究为主、外聘专家为辅的工作机制,形成在人才培养中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
强化保障。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能够列入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科技部的重点科研项目资金,统筹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积极筹措科研经费。以推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西省政府签署《推进山西省地质调查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积极争取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加大与全省农业、科技等部门以及社会企业的协同共建力度,加快实施列入《山西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创新思路,以推动国土资源部、省政府与有关央企在该省建立油气资源综合勘查开发示范基地为契机,拓宽科技创新工作多元化投入渠道。
严格考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要求,3个专项办公室要尽快分解各项任务,细化制定工作和技术实施方案,落实任务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和科研组,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各项计划目标任务要进行年度任务分解,纳入考核系统,强化检查监督,综合协调办公室每年要组织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和排队,通报考核结果,奖励项目实施好的单位。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各单位和厅属事业单位,每年年底前要向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组报告上年度科技创新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科技创新进展情况专项报告,科技创新领导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各专项办公室工作汇报。
营造氛围。及时宣传报道新思路、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营造良好氛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领导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先进单位、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与培树国土榜样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这项行动计划的制定,为全省国土资源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聚焦了重点,细化了责任,进一步明确了怎么干干什么谁来干科技创新任务;深化了人才+项目培养计划,不断有效推进国土资源深化改革,促使创新成果得到良好转化应用,将为该省经济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