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依靠政策引导推动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不断颁发,对工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小编带您瞧一下陶瓷产业环保方向的政策动向:
环保方向的政策导向
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
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7年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佛山市2017年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深化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今年10月1日前,全市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收严为100mg/m3;2018年1月1日前,划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范围内的陶瓷企业改用天然气。
山东省发改委出台《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力争达到250亿立方米,并指出,在陶瓷、建材等重点工业领域,推进天然气替代水煤气、油、液化石油气等工业燃料。
山西阳城政府下发了《关于下发阳城县推进建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县建筑陶瓷企业实施“煤改气”工作,并派专人负责企业内部煤改气改造和供气单位总管网铺设督促协调。
部分地区政策实施概况
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不断颁发更新,可见对陶瓷、建材等行业实施“煤改气”的决心。一系列政策下发之后各地的实施情况如何呢?
佛山:针对《佛山市2017年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深化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此标准,经环保局和陶瓷企业代表沟通,标准或将被修改,而且佛山天然气价格较高,佛山多数陶企采用的“煤制气“;
肇庆:2014年实施的煤改气通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多数厂家仍采用燃煤生产;
清远:2014年“煤改气“,38陶企无一签用气合同,经近两年政府督促力度加大,2016年日供气达50万立方米,2017目标为日160万方;
淄博:由于“煤改气“改造验收影响,2017年开年后仅张店区点火开工,淄川区所有陶企处于等待政府环保验收阶段。近日,山东省发改委要求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力争达到250亿立方米;
泉州:早在2010年,泉州产区率先在国内实现全面“煤改气”,而且闽清县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建陶企业“煤改气”改造力度,多数厂家也已经被改造;
夹江:夹江政府“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夹江陶瓷厂数量将缩减至50家,目前,夹江不少陶企已改用天然气;
目前,“煤改气“的实施状况如上所示,针对以上政策实施情况,参考陈吉宁部长在环境空气质量形式专题会议上的讲话,陈部长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压力传导不够“,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动力,工作方式不同,产生的压力也不同。鉴于现在的”煤改气“状态,会不会再次加大力度去采取同样的工作方式对陶企“加大压力“,陶企们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跟着政策走 实现双赢
天然气的成本费用肯定比燃煤成本高,对于陶瓷企业来说,陶企生产成本又要增加,加重了企业运营压力,这肯定是又是一场政策和经济的攻坚战,毋庸置疑。此形势之下,陶瓷企业还是做好一手准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工业的生产发展不止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应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创新改革生产线,追求质量增长,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陶瓷企业“煤改气”势在必行,陶企环保治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