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调中心在扬子陆块圈定59处找矿靶区
2017-02-15 09:19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通过2016年的努力,新发现各类矿(化)点159处,圈定各类综合异常503处、找矿靶区59处。

 据了解,该调查工程下设7个二级项目、70个子项目,新发现锰矿(化)点18处,新增锰矿石资源量8990万吨;新发现铅锌矿(化)点16处、金矿(化)点31处、钨锡矿(化)点22处。其中,湖南安化——桃江地区新增锰矿石资源量4361万吨,广西南丹——宜州地区新增锰矿石资源量4630万吨,广西里苗及外围可提交大中型锰矿产地2处;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增一处中型规模的铅锌矿;首次在黄陵地区沉积盖层中发现碳酸岩类微细浸染型金矿——六冲坪金矿,估算金金属资源量2.7吨;南岭苗儿山岩体北西部新发现具有寻找大中型钨矿潜力的落家冲钨矿和沙坪钨矿。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项目组在扬子古陆核区识别出完整的太古代绿岩建造和古元古代俯冲弧;初步提出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多岛洋构造格局和俯冲增生——裂解的构造模式,及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早期双向俯冲模式;提出云开地区中深变质岩系为奥陶纪——志留纪、三叠纪两期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叠加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厘定了扬子地块周缘铅锌多金属矿三套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和成矿谱系;认为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纪锰矿形成于初始裂谷盆地成矿系统,并优选出6个成矿有利区;构建了粤东莲花山锡铜多金属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式成功找到了圆盘背、十字路等中型矿床;系统总结了南岭成矿带成钨、成锡花岗岩判别标志,打破了该区早侏罗世不成矿的传统认识;建立低含量样品(<1微克/克) 铷——锶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和闪锌矿分相铷——锶同位素定年流程,获得了一批可靠的闪锌矿铷——锶同位素成矿年龄,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测年准确性难题;编制成矿带地质矿产图与重要矿产综合预测成果图,重新划分了成矿带的找矿远景区。

 据初步统计,13个项目承担单位实施的33个子项目共完成成果转化67项,转化总经费近2.4亿元。特别是得益于公益性矿产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的持续引领与拉动,湖南省花垣——凤凰2000万吨铅锌矿、贵州道坨——湖南民乐2亿吨的锰矿资源基地目标已经实现,且仍有潜力可挖。此外,在区调中开展的页岩气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助力湖北西部页岩气勘查部署;重要经济区1∶5万区调已完成4772平方千米,为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布局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资料。

上一篇:2016年度十大地质科技、十大找矿成果揭晓

下一篇:山东煤田地质局再创佳绩 探明12处矿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