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让煤矿塌陷地“重生”
2019-08-29 09:49 来源:煤炭网 编辑:矿材网

 8年前,徐州市贾汪区曾是一片采塌陷区域,水塘里漂着黑黑的煤灰,地面上坑坑洼洼,当地居民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如今,湖面波光粼粼,湖岸花红柳绿,游人熙来攘往。“是潘安湖的生态修复,让我换了个活法!”这是当地80岁村民王秀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短短几年,是什么让昔日采煤塌陷区,变身今日湿地公园?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保存的100余卷(件)学校师生开展土地复垦研究的科技档案给出了答案。


 1987年,年过50岁的张国良赴波兰克拉克夫矿业冶大学访学一年,校方为他制定了详细的矿山测量方向学习计划。张国良发现克拉克夫矿业冶金大学的“土地复垦”研究很有特色,还设有“土地复垦”研究室,便有了个想法:能不能把土地复垦用到煤矿塌陷地的处理上,以减少矿区塌陷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他主动到研究室帮忙,因为成功解决了一个实验难题,如愿进入“土地复垦”研究室学习。学习结束后,张国良谢绝了波方一再挽留,回到矿大,开启了他的“土地复垦”研究之路,填补了国内空白。


 研究初始,没有经费,科研工作无从开展;得不到相关部门支持,现场考察无法进行。张国良四处奔波,找到了在莫斯科留学时的学长、时任煤炭部副部长范维唐,希望得到经费支持。在范维唐的引见下,张国良找到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领导,反映了当前国内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及对采煤塌陷区开展土地复垦的迫切性,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要求徐州市山县土地局大力支持和协助张国良开展土地复垦科学研究。此后,张国良的足迹踏遍了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九里、贾汪等地的所有采煤塌陷区。


 张国良不懈努力,将土地复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推向深入,先后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指导建立了国家首批采煤塌陷地复垦示范工程(淮北、铜山、唐山),“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他带领学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复垦方面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致力土地复垦研究的同时,张国良还倾心于专业人才培养。1997年,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土地复垦教科书《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2000年,他指导的博士论文《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的演替规律及其调控》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张国良的引领、带动和培养下,学校土地复垦领域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并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修复科研队伍。近年来,他们在全国12个省份200多个煤矿深入开展了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完成了20多个矿区生态修复规划与设计,为提高矿山生态恢复力、优化矿山生物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上一篇:国内矿业巨头洛阳钼业半年净利减少七成,主力铜、钴价格下跌

下一篇:黄金等待三季度经济数据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