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和雄鹰都过不去的地方”,物探工人常年在这里作业
2019-08-05 09:17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矿材网

 秋里塔格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是绵延上千平方公里的荒漠峭壁。维吾尔语里“秋里塔格”的意思是  “黄羊和雄鹰都过不去的地方”。

 

 6月,正是新疆鲜花盛开的季节,但秋里塔格依旧荒凉。驱车几小时走进秋里塔格的路上是满眼灰黄色,荒漠戈壁、沟壑纵横、断崖林立。今年比往年多了些雨水,地上多长了点骆驼草,显得格外珍贵。



这里的山险如刀片。这样的无人区,却是石油物探人常年作业、决心征服的地方。



地球物理勘探,是油气采集的第一步——找到油气。科学虽然在进步,但是勘探的路还是要人一步一步走。对于物探人来说,刀片山,从来都不只攀爬一遍。测量、钻井、下药、铺设仪器、爆破、数据采集,每道工序都要在尖峰上走一趟。光数据采集的接收点,每20米就要布设一个,整个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秋里塔格项目下来要有几十万个接收点,不论陡坡还是悬崖,每一个点都是人工布置。起初,在接近90度的山峰上,有经验丰富的工人第一次爬上去就瘫在了山顶,心理和生理都克服不了恐惧,最后被安全绳绑着送下来。



项目开工第一步,先开路。“我们走的是没人走过的路,确切说根本没有路。”第一架直升机到位后,党员邸小倍被安排去从来没有人住过的山顶,协助测量人员修路。“帐篷三米外就是几百米的断崖,我呆在帐篷里不敢出去,也不敢睡觉,一直呆到天亮。”



 说起在山顶露营,东方物探西秋1三维勘探项目测量组组长王子剑已经快三个月没有下山了。四月初,西秋1的项目急需测量精兵,接到单位电话的王子剑刚领完结婚证,新房还没装修完。得到妻子的理解,王子剑当天就定好了来新疆的机票。同样,第四钻井队钻井班班长杨俊是个90后,去年一月刚结婚,三月就来了新疆。对家人的亏欠,是大家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回营地的车上,《工人日报》记者问随行的队长,他们多久回一次家。“我媳妇怀孕两个月我走的。”他突然哽咽,两个食指交叉比划着,“十天,回家的时候,就差十天我没赶上孩子出生,他出生后得了肺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月,我在门口守着也见不到,每天都有护士提着黑塑料袋出来。”他拿开眼镜掩面、摇摇头。坐在旁边的同事说:“我们回家被喊叔叔、喊舅舅都是常事,你问问每个人都是这样,现在开车的司机也是这样,习惯了。”
都习惯了,他们说着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秋里塔格的物探人,没有典型人物,都是一样的,对家人的亏欠、与生存环境的抗争、找到石油的初心,对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直到采访结束,记者也没有和正在山尖上施工的工人说过一句话,因为在这里能一脚一脚爬上刀片山的,只有物探工人。从直升机上看,不由地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处天山的雪、无际的戈壁滩、眼前的茫茫陡崖……飞行员突然提醒我,在远处的某个山尖尖上,弥漫着钻井的灰尘。我隐约看得到有几个小红点,在荒无人烟、草木不生的秋里塔格,这几位穿着工作服的物探工人,在为祖国找石油。


↑钻井队正在钻井作业。


↑山顶上,工人们正在休息。


↑钻井班班长周四奎正在查看西秋1项目三维激发点。


↑物探工人攀爬作业现场。


↑TIM是来自加拿大的飞行员,孩子只有几个月的时候就来到秋里塔格工作。他被中国工人征服无人区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打动,决定留下来。TIM与工人同吃同住,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上一次回加拿大直到签证到期的最后一天才走。在这里直升机每天负责运送工人、生活物资和物探机器。


↑工人们把钻井机器放在这样的网里,由直升机吊去作业现场。


↑营地的女工人基本都是家属,他们负责给工人们做饭,让大家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吃上一口家乡的热乎饭。


↑桶里装的是做好的饭。工人们背在身上,等中午饿的时候在山上吃。


↑秋里塔格项目攀爬训练点,工人们经过专业培训和等级考核才可上岗。


↑6月12日,秋里塔格项目攀爬训练点,物探工人在遮阳棚里吃饭。


↑东方公司塔里木物探处副处长HSE总监康凯,在远程查看工地情况。

上一篇:这些大自然的宝贝,美到让人窒息!

下一篇:高大上,数学怎样帮地质学家找到新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