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带来水泥垄断?
2019-07-24 11:13 来源:凤凰城市网 编辑:矿材网

最近,水泥行业喜报频传。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10.45亿吨,同比增长6.8%,创近五年增幅新高。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预计达到800亿元,同比去年(668.65亿元)增长近20%。一般来说,水泥行业下半年的行情要好于上半年。因此,2019年全年水泥行业的利润至少会达到去年(1545亿元)的水平,甚至比去年高。


 近年来,水泥价格大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错峰生产常态化、水泥企业合作增多、大企业默契增加等等是核心,但真正的核心却是行业“垄断”。


 其实对水泥行业“垄断”行为,并非猜测。2019年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发文《关于召开建材领域垄断行为告诫会的通知》(反垄断调查【2019】89号)。《通知》中就强调,近年建材领域垄断行为时有发生,召开此次告诫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会议前后,具有媒体曝出各企业之间的协同议价,甚至以企业文件形式通知销售人员水泥提价的消息,一系列消息的曝光,加之“告诫会”的召开,着实让水泥企业和行业组织惊出一身冷汗,水泥股票连续多日暴跌。


 那么垄断又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呢?错峰生产就是其手段之一。有人不禁会问,缓解水泥产能压力与雾霾污染的错峰生产政策为什么会成为垄断手段呢?


 这要从水泥错峰生产发端说起,2014年两会期间1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提案》,提出在冬季采暖期间停止水泥窑熟料生产,水泥窑煅烧与供暖锅炉进行错峰防止叠加的政策建议。从这不难看出,水泥错峰生产的初衷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缓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一方面减轻冬季采暖期雾霾污染。而错峰生产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水泥产能过剩的压力。


 而今“错峰”早已变了味道。随着错峰大军的扩大,河南、四川、贵州、广东,这类与采暖八竿子打不着的省份也加入进来,分别错峰几个月到十几天不等,随错峰生产生出的垄断手段层出不穷。


 在水泥行业不断为垄断出招的过程中,不乏水泥行业组织的协调。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近年来水泥行业限产提价的过程中,水泥行业组织以开会和举办活动为名目,实则是协调价格,实行垄断。比如每年水泥行业组织举办的水泥行业50强会议就是价格协调会。


 据介绍该会议汇集了水泥行业80%的产能大户,这些人有行业影响力、有产业资本,最重要的有定价权,这让水泥行业50强会议成为了水泥行业“协同议价”的座谈会。而今年的会议实际主题则是“如何继续提高水泥价格让行业利润再创新高”。前文中已提到“2019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达到800亿元,同比去年(668.65亿元)增长近20%。”这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话“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


 我国《反垄断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从根子看,协会就是协调组织,协调行业企业,掌握行业一手讯息,迅速向政府反馈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解决。但如今协会却成为了协调价格,为企业垄断找出口的组织。“告诫会”协会某领导连续在协会旗下媒体为行业企业垄断行为发声,并发布自查报告称“在自查中未发现有垄断行为”,某行业主流媒体也为其鼓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忘。在一个个行业高手支招的过程中,错峰生产这类原本利好行业的政策,却成为了投机者的垄断获利的手段,原本规范行业自律性的措施却被歪曲解读。期盼曾经的错峰生产能够回归正轨,执行政策的人们能够守正初心,不将错峰生产发展为垄断提价的手段,不为行业垄断添砖加瓦。

上一篇:我国已探明该种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下一篇:无人矿山新系统新技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