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地质工作者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城西北23公里的吐孜玛扎盐矿,发现了一处喀斯特地貌,形态为岩盐天坑和岩溶溶洞。
据悉,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中被称为盐底辟构造地貌。“我从事地质工作30余年,首次见到这么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总工程师范廷宾说,“从物质成分、形成过程和时间来看,这与我国南方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有着明显区别。”
位于盐矿山顶上的岩盐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内部矗立着近百座尖锐挺拔的盐石林、石柱,从山顶向下探望,犹如一片寒光闪闪的刀剑丛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范廷宾说:“这个天坑最初或许就是一个小的跌水和漏斗,大量盐分被地表水溶蚀后,最终被地下水系统带走。跌水和漏斗不断塌陷,最终形成了盐石林石柱景观。”
山脚断崖处的一个岩溶溶洞长约40米、宽约20米,平均高2.5米。洞内分布着约1000根的盐钟乳,长度0.6~2米、直径10~30厘米之间,呈白色结晶状,弯弯曲曲地从洞顶倒挂下来,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石灰岩石钟乳生长速度为每年约3毫米,而拜城岩溶溶洞内的盐水溶性较强,且在开放空间溶解、结晶速度很快,所形成的盐钟乳生长速度每年或可达60~100毫米。“盐晶体(聚晶)质脆易碎、力学强度很低,形成这么大规模的溶洞确实罕见,具有较高的地质学研究价值。”范廷宾介绍,经过推算,拜城岩溶溶洞盐钟乳形成时间大约为几十年至百年。
对于形成原因,范廷宾说:“大量盐卤水从溶洞壁上渗出后,向下滴落过程中接触到干热空气,盐卤水进一步浓缩直至饱和,氯化钠不断结晶、析出,产生了一系列晶体,经过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种盐钟乳。”
“据初步考察,拜城岩溶喀斯特地貌具有较强观赏性、稀有性,周边交通便利,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范廷宾说。
据介绍,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海水逐渐退去,历经几次海进、海退反复,最终演变成几个潟湖。大约距今2000万年~2500万年前,炎热的气候让潟湖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急剧萎缩,随着卤水积聚浓缩和周围山地岩石风化的电解质不断汇入湖中,最终形成了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的岩盐地层。拜城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在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