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六年,北大团队用2亿条数据告诉你“人努力”效果有多少
2019-04-11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矿材网

 在剔除了气象因素的情况下,中国过去六年的污染物减排情况如何?


 4月10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北大统计科学中心教授陈松蹊及其研究团队发布《空气质量评估报告(六)——“2+43”城市2013-2018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这是该研究团队连续六年发布的相关报告。


 报告选取了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京津冀晋鲁豫陕“2+43”共45个城市,24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污染物连续六年的监测数据和55个气象站点连续八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六种空气质量常规污染物的变化趋势。


 这份报告采用八年的气象数据作为基准,力图在一个可比的气象条件下,单纯评价“人努力”的效果,也即减排效果。


 报告显示,在剔除气象因素的情况下,京津冀及周边包括汾渭平原在内的“2+43”个城市,过去六年,最受关注的PM2.5值平均累积降幅达到了19.5%。其中,共有26个城市累积降幅超过20%。保定五年累积降幅最多,达41.8%。但晋城、临汾、吕梁、张家口、和咸阳5城市累积降幅为负。



45个城市2013年至2018年PM2.5分布图


 北京,经过多年治理,空气质量已迅速改善,在45个城市中,北京六种常规污染物的综合改善情况排名第五,五年降幅达到了28.6%。其中二氧化硫的治理效果尤为突出,PM2.5和臭氧也有好的迹象。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气象调整后) 其中,从2017年开始,北京8个季度的二氧化硫浓度维持个位数


区域性二氧化硫的显著下降是京津冀及周边晋鲁豫陕地区过去五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最大亮点。报告显示,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累积降幅均超过50%。


其中,得益于京津冀各城市自2013年起逐渐推行的“改气”“煤改电”和燃煤脱硫等举措,京津冀平原“2+8”城市2018年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已降至19.8微克/立方米,北京市连续八个季度浓度降至个位数。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地区二氧化硫浓度在2018年分别降至28.9、19.5、17.5、12.8微克/立方米。


不过,“2+43”城市一氧化碳的下降幅度要小于二氧化硫的下降幅度。陈松蹊在报告发布时解释称,“这是由于一氧化碳不只来自煤炭消费,也来自机动车排放,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滞后于对煤炭消费的管控。”


由于一氧化碳会促进臭氧的生成,陈松蹊建议应通过有效减少机动车排放及一般基本排放水平的方法来使一氧化碳也有更显著的下降,从而促成臭氧的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六年,“2+43”城市二氧化氮改善不大,较初始年份共有18个城市二氧化氮浓度不降反升或无显著下降。


二氧化氮累积降幅


山西和陕西地区二氧化氮浓度2018年较2014年分别上升8.5%和15.8%,其中,山西仅在2015和2018年出现下降,而陕西仅在2018年有所下降。其余地区2018年较2014年二氧化氮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山东、京津冀平原“2+8”市和河南分别累积下降了17.3%、7.2%和4.3%,远远低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下降程度。


由于氮氧化物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大气中氧化还原反应,是PM2.5和臭氧的主要成因物质之一。报告建议下一步应加大二氧化氮减排,特别是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



 臭氧污染加重的问题日益突出。2014至2018年山西、河南和陕西地区的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55.1%、40.6%和38.4%。山东省与京津冀地区由于基数高,上升趋势相对较缓(山东为32.5%,京津冀平原上“2+8”市平均为23.5%)。


 “2+43”城市中有28个城市累积增幅大于30%。同样地,在臭氧浓度最高的春夏两季,山西、河南及陕西的累积上升幅度仍较高,山西增幅达到61.6%,其他两省增幅分别为35.1%和37.2%;山东省和京津冀平原上“2+8”市增幅分别为27.2%和21.9%。

上一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篇:今天起,东莞700多家企业将被断水电,限期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