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煤矿 开“文矿”: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9-04-09 08:37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眺望雄壮夔门、背靠巍巍白帝城,一部融诗词朗诵、歌舞表演、光影展示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实景演艺《归来三峡》,近日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再次开演。这场诗词文化盛宴正替代“全国产百强县”,成为重庆市奉节县的一张新名片,也见证着这座江边小城开掘千年“诗城”文化宝藏,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型之路。


关煤矿:“吃子孙饭不会长久”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扼守瞿塘峡口的奉节县,古称夔州,既是一座风光壮美的山水之城,也是一座积淀深厚的文化名城。三国等历史时期的战争烽火曾在这里燃烧,李白、杜甫、刘禹锡等一批伟大诗人曾在此浅吟低唱。奉节也由此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座历史地标。


《归来三峡》演出现场


 虽然坐拥自然人文“宝库”,奉节却长期以“煤”为生。2016年以前,奉节是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也是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全县30个乡镇中,涉煤乡镇达23个,拥有产能9万吨以下的煤矿39个,煤炭及涉煤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煤炭产业一度贡献了3/5的财政收入。


 挖煤带来了短期利益,却毁坏了绿水青山。汾河镇新桥煤厂开采长达22年,矿渣对石贝河造成严重破坏,几公里长的河床被抬高数米。一到汛期,附近大片农田被冲毁、污染。由于山体掏空,矿区附近约200余户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墙体开裂。


 “在奉节这样的高山峡谷地区挖煤,吃子孙饭不会长久,把山挖垮了、水挖断了、树挖死了、人挖残了,得不偿失。”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介绍说,2016年以来,县里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痛定思痛,将全县39个产能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去产能187万吨,从此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开“文矿”:激活沉睡的“宝藏”


“转型还得立足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杨树海说,一方面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另一方面开掘奉节独有的“文矿”,激活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最闪亮的“宝贝”——诗词文化,全力打造诗意天地、诗歌高地、诗人圣地的“三地诗城”。


 开“文矿”,必先摸清家底。据夔州博物馆馆长雷庭军介绍,近年来,奉节组织各方专家对本县的诗词文化“宝藏”进行了全方位“探测”。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在奉节写就和写到奉节的历朝历代1000多名诗人的1万余首作品,并正在进一步整理出版《夔州诗词全集》。


 为推动诗词文化传承,奉节自2017年起举办国际诗歌节、“才子佳人”诗词挑战赛,开展诗词进学校、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在全县培育读诗、悟诗、写诗、唱诗的浓厚氛围。随着诗歌进入寻常百姓家,一大批普通群众走上诗歌舞台。痴迷于读诗、写诗的出租车司机余明炯,善于给游客讲解诗词故事的景区保安李冲国,同时入选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百人团成员。2017年10月,奉节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


 让诗词文化活起来。2018年底,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归来三峡》在奉节开演。演艺以白帝城、瞿塘峡、夔门三大著名景点为背景,诗词为魂、歌舞做伴,光影灵动,所展现的中华诗词文化和“诗城”自然人文魅力,让观众流连。


 除了诗歌,巴文化、战争文化乃至工业遗产,也都成为奉节积极开掘的人文“矿藏”。青龙镇大窝社区过去是一个硫磺矿区,一度寸草不生。通过矿区改造、植树造林,如今的大窝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工业遗址景区和艰苦创业历史教育基地。


文旅融合:山水人文变


“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绿水青山能变金山银山,文化资源也要变成金山银山。”杨树海说,近年来,奉节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效果日益显现。


 在白帝城旅游景区,年轻的导游刘凯文正全神贯注地为游客讲解白帝城的历史变迁和奉节诗词故事。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他,2015年大学毕业后做过保险销售员,看到家乡旅游业日益红火,去年应聘为景区导游。


 “诗词文化、三国历史、山水风光是奉节的三件宝,又有三大文豪李白、杜甫、刘禹锡给奉节‘打广告’。作为奉节人,我既感到自豪,也想为家乡发展出份力。”刘凯文说,这两年,随着奉节与诗歌文化一起“走向远方”,来奉节的游客越来越多,前年白帝城的游客数是75万人次,去年涨到105万人次,一些游客就是冲着历史文化和诗词探古而来。


 随着文化资源的深入开掘、转化,奉节旅游市场日渐火热。2017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去年突破80亿元。奉节县文旅委主任潘万山介绍,以《归来三峡》演艺为例,上演20场以来,每场上座率都在90%以上,开始把奉节过去的旅游淡季也变成旺季。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杨树海说,“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宝藏’给了我们底气,人们越来越旺盛的精神文化追求给了我们方向,奉节会坚定走好文旅融合这条转型之路”。

上一篇:院士于润沧:以全球视野审视对待矿产资源问题

下一篇:全国范围的非法开采、运输和出售海砂行为已形成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