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父、女、婿 “一门三院士”成佳话
2018-12-25 09:05 来源:弄影文化栈 编辑:矿材网

 父亲是地质学院士,女儿是物理学院士,女婿则是生物化学院士。这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家,包容了多个领域的科学。小编为您带来地质学家李四光家庭“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故事。


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院士,父、女、婿“一门三院士”成佳话

李四光


 对李四光大家很熟悉,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18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冈,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博士。曾任北大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巨匠,而且还是一位感情丰富细腻的佳夫、慈父。早年由于钟情事业,长得高大英俊、性格温和的李四光一直未解决个人问题。直到1921年,由著名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丁绪贤作介绍,才与江苏无锡才女、23岁的许淑彬女士结识。


 许淑彬出身于大户人家,其父许士熊曾在驻英大使馆任过职,上世纪初奉调回国任教育部秘书。许淑彬随父回国后,曾在上海天主教会办的一所中学念了5年书。她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英语、法语、音乐学得甚好。她中学毕业不久,随母来到北京,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师。


 开始恋爱时,父亲许士熊突然因病去世。许淑彬的哥哥因为李四光家庭贫寒不同意他们相好,而李四光对许淑彬仍爱意甚坚。两人交往频繁,感情日益升华。好在许淑彬的妈妈很喜欢李四光。她认为,李四光为人朴实厚道,柔中有刚;许淑彬生性好强,刚中有柔,两人结合,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1923年1月14日,李四光与许淑彬在北京吉祥胡同的住所结婚。学界泰斗蔡元培特地到场为他们证婚。


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院士,父、女、婿“一门三院士”成佳话

李四光夫妇和女儿女婿


 李四光34岁时,生了一个女儿,按辈分取名熙芝。后来14岁时改名叫李林。父亲是地质学家,母亲在北大女子附中教钢琴。科学与艺术结合,使李林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4岁能读书写字,5岁开始弹钢琴,常跟父亲爬山和野游。父亲对李林影响很深,使得她从小就立下志向,学科学、搞科研,将来成为像爸爸一样的科学家。


 在相继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冶硕士、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后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工作,1958年调任中科院物理所金属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开始了长达13年的原子能研究。1972年,已近半百的李林第三次服从国家科研任务的需要,改行从事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1980年,李林用自己设计的吸气溅射仪第一次在中国制备出了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23K)的A15相三锗薄膜,这在当时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同年,李林和邹承鲁双双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这样,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拥有三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家庭。


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院士,父、女、婿“一门三院士”成佳话

邹承鲁李林夫妇


 与邹承鲁的相识于1946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当时,英俊潇洒、满腹经纶的邹承鲁,成为女生们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李林也对他颇为倾慕。毕业后,两人又不约而同进入剑桥大学继续深造。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理想,使得这对身处异乡的年轻学子成为互相鼓励、相互帮助的朋友。有时,李林在数学或物理方面遇到难题,便向邹承鲁请教;每当李林工作到子夜时分,邹承鲁又会送来可口的夜宵并送她回宿舍。很快,两颗炽热的心灵碰撞出爱情的火花。1948年两人走进婚姻殿堂。


 邹承鲁也是一位“大家”。他是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为我国率先实现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创立了“邹氏公式”、“邹氏作图法”和酶活性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理论体系。1978年,他与另外四位候选人共同被推荐入诺贝尔奖候选项目,1981年他参与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一等奖。本人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也是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荣誉会员。


 他不仅是科学界泰斗级人物,而且是“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学术上的反腐先锋”。最近几年他在浮躁的中国科学界,勇敢地站出来,和科学作假斗争,倡导科学道德的行为。他曾40余次撰文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关于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等问题的意见。他具体地列出了“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一稿两投或多投”、“强行署名”是科学不道德的几种表现。“科学精神、业界良心”可见一斑。


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院士,父、女、婿“一门三院士”成佳话

邹宗平


 李林和邹承鲁的女儿邹宗平继承了外公的职业,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8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地质系,现任国土资源部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馆长特别助理。谈及外公的影响,邹宗平说,“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是外公一生的真实写照,也一直在激励我不断博学慎思而笃行。


 父、女、婿“一门三院士”,成学界佳话。致敬这样的“大家”。

上一篇:刘岩青:痴情守护木化石

下一篇:我与地矿的别样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