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重点采煤县的生态转型之路
2018-12-24 11:00 来源: 编辑:矿材网

 地处泰山东麓的山东省新泰市,是全国60个重点采市县之一,曾因煤而兴。经过长期高强度开采,优质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在累计上缴利税600多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带来产业失衡、土地塌陷、村庄斑裂、生态破坏等问题,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破解困境?近年来,新泰市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融合发展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模式。


多样化治理,产业由“黑”变“绿”


 新泰市通过探索农光互馈互补、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让采煤塌陷地成了聚宝盆。


 迁出农户增指标。新泰市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将原沉陷区村庄的群众搬出来,既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又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已整体搬迁沉陷区内村庄18个,迁建农民2万余人,挖潜复垦土地5000余亩。


 保护修复优生态。系统整治修复沉陷区,加强对沉陷区搬迁旧址、减产地、低洼地的综合整治,对区内废弃矿井进行封堵,现已建成湿地公园1座,复垦土地4万余亩。


 融合发展壮产业。新泰市实施2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光伏“领跑者”计划,成为全国首个以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一期优选引进北控、华能、晶科、中电国际等6家大型企业开发建设,建成高效农业大棚9620栋、光伏电站6座,去年9月29日并网发电,实现了现代高效农业和光伏发电的立体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农业的完美融合,推动新泰产业“黑”变“绿”、采煤沉陷区“废”变“宝”。


政企合作,创新社会化整治模式


新泰市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实行政府出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产业发展和治理相结合等多种合作模式统筹解决资问题。


 高效利用上级补助资金。对中央、省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实行“两优先一时限”,即优先支持亟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重点区域,优先支持与规划目标关联度高、治理效果明显具备示范性的工程项目;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财政部门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在规定时限内下达。


 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管理具有区域综合性,涉及发改、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针对多头管理、使用分散的问题,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整合、集中投入、综合考评”的工作机制,加大对各个部门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投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创新社会化整治模式。注重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利用PPP、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在土地整治领域实施社会资本投资模式,先后组织策划了8个社会资本投资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累计引进资本6亿元,整治土地10万余亩,新增耕地3万余亩,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种多元化融资模式也在其他项目中推广应用,如吸引社会资金和能人大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柴汶河沿线建设万亩生态湿地经济带,较好解决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工程推进乏力的难题。新泰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


科学编制,生态修复工程制度化


新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规划计划组、项目管理组、财务审计组4个工作组,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


 按照“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编制新泰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体规划,配套制定山水林田湖草各类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逐一优化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结构,切实提高了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


 按照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原则,坚持项目全域性策划、资金封闭式管理,对工程实施方案涉及项目,逐一落实到部门、乡镇,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清单、目标措施、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完成时限“五个明确”。


 紧密结合新泰实际,制定出台了工程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办法等系列文件,从项目规划到工程建设,从资金筹集到监管使用,建立了一整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工程扎实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工作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以及动态评估制,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强考核奖惩,接受社会监督。

上一篇: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天然气供需将保持紧平衡

下一篇: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再次喷发,官方:火山活动恐再次引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