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下池州、湖州等地非金属粉体产业发展现状
2018-11-01 09:12 来源:粉体技术网 编辑:矿材网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铁、锰、铅、锌、煤、硫、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等30多个品种,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达 410 亿吨。然而,过去矿山粗放开发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群众反映强烈,还面临着资源的不可持续性,节能减排的高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该区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整合资源、保护环境、创新技术、深度加工”的要求,分区域、分矿种推进矿山综合整治,支持现有深加工矿山企业技改扩规,稳步提高原矿区内转化率,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着力推进矿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针对矿山点多面广、规模过小、经营粗放、矿业权布局不够合理、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等问题,贵池区分类整治,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着力治散。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支持神山骨料、池州海螺等大型矿山项目实施科学、绿色开采,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力度,先后整顿关闭矿山53家,全区矿山由“十一五”末的128家下降至82家,降幅达36%。尤其是去年以来,重拳铁腕实施矿山综合整治,按照建筑石料和砂岩、非金属深加工、金属及地下开采硫铁矿等矿种类别,分别采取生产、停产、延期关闭、关闭等方式,进行分类整治,确保至2020年末生产矿山控制在24家以内。整治期间,所有矿山一律停产停工,须与国土部门签订综合整治合同、完成绿色矿山创建后方可组织复产复工。到目前,全区已完成42家矿山整治合同签订和公证工作,23家矿山恢复基建和生产;47家矿山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24家矿山完成了绿色矿山创建,其中11家已通过市级验收。


 整合资源,分类整治提高了矿业企业实力,也为企业做精产品打下基础。贵池区出台政策扶持原矿开采企业新上深加工项目,引导原有深加工企业技改升级,非金属矿深加工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先后实施非金属矿深加工项目近20个,富华科技、金隆钙业、贵兴精品钙业等一批深加工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全区非金属矿深加工企业达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也在过去以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轻钙、重钙)的基础上,增加了白云石超细粉、氢氧化镁无机阻燃剂、功能性母料等新品类,并发展了营养强化剂、橡皮擦等高级终端应用产品。专用化、功能化产品渐趋增多,富华科技的重钙细度最高可达8000目,大恒生化食品级碳酸钙投入批量生产,升化碳酸钙60%以上的产品为超细活性钙和功能钙。


 创新驱动是矿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贵池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非金属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引进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安徽池州超细粉末研究中心,池州大恒生化有限公司先后参与制定多项非金属矿国家和行业标准,全区非金属矿产业已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努力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矿山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矿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7年,全区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税收实现入库13882万元,占全年税收收入总量的8.68%。


 今年1至8月份,14家规模以上矿山企业实现产值6.1亿元;15家规模以上非金属矿深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92亿元;税收实现入库11507万元,占税收收入总量的7.78%。(来源:池州新闻网)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10多年前,矿业稳居长兴县四大支柱产业的“头把交椅”,矿山最多时达400多家。采矿赚了钱,但青山裸露、山体破碎、粉尘蔽日、河流污浊……给大地留下满目疮痍。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长兴县“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矿业转型。


 “四铁”治矿  矿业“脱胎换骨”


 长兴县以“铁的纪律、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段”,坚定不移推进矿山整治,实现了矿业“脱胎换骨”。


 实行“关矿压产”。从2001年至今,全县矿山数量从285家减少到17家,年生产规模从10万吨提高到110万吨,形成了李家巷镇、煤山镇两个石灰石深加工基地、林城镇石英石加工基地、和平镇精品建筑石加工基地。


 全县绿色矿山建成率达100%。所有矿山实现了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中深孔爆破、封闭式生产、喷淋喷雾作业、三级沉淀池泥沙分离、尾矿重新利用。粉尘排放小于pm10,废水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率达100%;闭坑矿区多层次的绿化,形成了生态矿山。累计建成石料输送带31公里取代货车运输,大大减少了矿区粉尘。


 按照“减点、控量、生态、集聚”目标,推动矿业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1年,长兴县整治粉体行业,关闭235家石粉企业,重组为9家大型现代化、清洁化新型粉体企业,2017年,产值由整治前的5100万元提高到2.3亿元,被中国建材协会命名为“中国粉体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浙宝冶金辅料有限公司的深加工产品活性钙的价格1200元/吨,是矿石原料的30倍,2017年税收列全县制造业第13位。


 “四宜”利用  矿地变“废”为宝


 面对废弃矿山这个沉重的生态包袱,寻找蕴藏的机遇和财富。长兴县坚持“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实现了矿地资源向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的转化。


 宜耕则耕。累计复垦124个工矿点,复垦耕地6742亩,缓解了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


 宜林则林。共投入5亿元,实施治理项目52个,治理面积612万平方米。先后完成了杭宁高速、杭长高速、杭宁高铁、申苏浙皖高速、318国道、104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废弃矿山治理。


 宜建则建。南太湖和煤山镇的废弃矿区嫁接全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县“1+2+3”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柱,总投资326亿元的吉利项目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落户此地;煤山镇在闭坑的三狮粘土矿上建成了国家级绿色产业制造工业园,已有37家企业落户;小浦镇利用废弃矿山,形成了一期面积3000亩的郎山新能源工业园。


 宜景则景。投资1.5亿元建成的长兴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确定了我国在全球二叠三叠系国际地质研究中的核心地位;齐山植物园利用七○砂厂废弃矿山的地势和深坑,构造了浓荫、瀑布的“城市之肺”;依托太湖区位优势和陈湾石灰石矿的独特景观,吸引上海长丰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集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目前主体建筑已结顶,部分酒店可于今年底前与游客见面。


 废弃矿山治理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耕地复垦占全县近三个五年计划补充耕地量的11.3%;获取建设用地指标8767亩,占全县近十年来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3.4%;建成工业平台4315亩,节省用地成本1.27亿元。长兴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县等称号。(来源: 浙江在线)

上一篇:巴西总统大选逼近!主要总统候选人的反华言论或令中巴关系生波澜

下一篇:彭博社:跨国矿企高管谈中美贸易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