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大利瓷砖在价格上一直远远高于中国,尤其瓷砖出口的平均价格是中国的3倍还要多。那么除去制造工艺、人工成本、以及制造成本等等内在的因素外,意大利的瓷砖凭什么卖那么贵?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两组数据,或许能找到答案。
意大利瓷砖行业调查 | |||
2016 | 2017 | 同比增长 | |
公司数量 | 147 | 145 | -1.3% |
产能 | 4.159亿平方米 | 4.225亿平方米 | 1.6% |
销售总额 | 4.146亿平方米 | 4.219亿平方米 | 1.8% |
产能过剩 | 130万平方米 | 60万平方米 | -116% |
来源:Ceramic World Review |
2016年意大利的瓷砖公司总共147家,产能4.159亿平方米,年销量4.146亿平方米,全国库存积压仅为130万平方米;2017年,意大利瓷砖公司减少了2家至145家,年产能增长660万平方米至4.225亿平方米,年销售增长730万平方米至4.219亿平方米,产能过剩约为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6%。
反观中国,根据协会的公开数据,2016年,中国瓷砖总产能102.6亿平方米,约为意大利瓷砖产能的24.67倍,而2016年中国瓷砖销售为84.7亿平方米,这就意味着仅2016年一年,中国瓷砖未销库存高达17.9亿平方米,产能过剩远超意大利1370.69倍!仅库存一项就高于意大利瓷砖总产量的4倍还要多;2017年,中国瓷砖产能继续增长,增至136.3亿平方米,2017年瓷砖销售量则为88.1亿平方米,库存高达48.2亿平方米。也就是说,中国瓷砖的库存仅2016年与2017年相加就过剩66.1亿平方米。
中国瓷砖行业 | ||
2016 | 2017 | |
产能 | 102.6亿平方米 | 136.3亿平方米 |
销售总额 | 84.7亿平方米 | 88.1亿平方米 |
产能过剩 | 17.9亿平方米 | 48.2亿平方米 |
66.1亿平方米的过剩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明年全国瓷砖厂全部停产,再消化10个月才能把这部分过剩的瓷砖给消化完。如果这批库存砖要投放到美国去消耗的话,数据就会更加夸张,按2017年美国年瓷砖消耗总量为2.83亿平方米来算,要用2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把这部分产品消化完。
2016年中国、意大利
产能、销售、产能过剩对比
但我们看,意大利两年过剩的瓷砖库存仅为190万平方米,这个数据非常可怕。
2017中国、意大利
瓷砖产能、销量、产能过剩对比
意大利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有147家和145家瓷砖厂家,如果把这190万过剩的产能平均分配到每一家瓷砖厂,意味着,每家瓷砖厂生产两年过剩的产能仅为1.3万平方米,平均一年6500平方米。
02
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意大利的瓷砖就是比中国的要贵?现在国内引进的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工艺都不会弱于意大利,甚至在有的方面比意大利还要强,但是我们的价格就是迟迟上不去。
有一句古话叫“物以稀为贵”。在质量和设计都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意大利瓷砖计划产能,货源“紧张”,价格自然就能居高不下;反观中国,各大产区满仓爆仓,一股要清仓大处理之势,靠打价格战消耗库存,价格和形象如何能上得来?
其次,中国瓷砖如今的设计更新换代太快,以前一款产品可能能卖上好几年,现在出来的产品,往往2-3个月就过时了,生产出来的砖往往还没开始卖,就封存回仓库里了。
“我们在30年前就实行双休了,佛山的陶企到现在还是单休。”
——台湾罗马集团董事长 黄维祝
今年8月,台湾罗马集团董事长黄维祝到访陶瓷资讯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佛山的陶瓷企业单休是常态,工厂是24小时不停窑,三班倒地生产。而台湾罗马集团30年前在苏州投产的时候就已经是双休制,并且不去过度生产。意大利是每天固定八小时生产,在生产前窑炉还需要预热,实际每天生产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但意大利瓷砖厂一样运转良好,一年下来只有2家厂家倒闭关门。反观现在中国,野蛮式生长的恶果已逐渐显形。
我们的滞销砖不仅仅在价格上带来了恶性循环,也是对资源及能源的一种极度的浪费。每年,国内瓷砖企业成批去意大利考察学习意大利的瓷砖设计、工艺的同时,有多少会学习意大利式的企业生产管理文化?博洛尼亚展带来的只是表象的风向标,深植在骨髓里的对整个大环境市场的把控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注意和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