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工作转变需要后顾前瞻
2018-10-23 10:26 来源:中国矿业网 编辑:矿材网

 10月18日,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专题论坛座无虚席。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得这次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尤为引人关注。


 本次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宣布地质云2.0上线服务,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矿产、水工环等领域的5位专家为大家作专题报告。他们分别介绍了中国地质填图改革思路和试点示范图幅,2019~2021年国家地质调查业务总体布局,2016~2018三年来中国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过去3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和水工环地质调查领域取得的诸多进展。


深化认知,

提升解决基础地质科学问题能力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6~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共计完成1∶5万区调41.3万平方千米,提交1000余幅国际分幅1∶5万地质图;全国累计完成1∶5万区调381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9.6% 。


 数据直观说明,过去3年陆域基础地质调查在量上有了稳步增长。事实上,不只在量上,陆域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思路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肖桂义介绍,陆域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不再只重视成矿带的部署,而是更加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部署在经济发达地区。在西部盆山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以服务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为主,在东部平原经济区的则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


 除此以外,3年来共完成航空物探112.4万测线千米,探索了全国-六大区-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图图件更新机制,编制了六大区1∶150万地质图,开展了32个省、6个大区、7个构造单元和全国地质志的编制,首批出版了10个省级志。


 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开展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初步编制完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三大类20余幅成果图件,在区域构造、地层、能源资源地质背景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创新认识。完成霞浦县、锦西县等图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获取了地形地貌、地球物理、表层沉积物、地质灾害等资料。


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


 获取大量的基础地质数据和信息,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另一方面大大深化了地球认知水平,解决一批制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经过3年努力,基础地质调查在解决关键问题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在解决制约能源资源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方面,明确银额盆地具有双层结构,存在白垩系及晚古生界两个不同的含油气地层系统,将下部的晚古生代系统划分为7个分区,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通过联井剖面分析,明确了松辽等主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赋存规律;编制了华北平原基岩地质图,细划了基底的四级构造单元,突出表达了雾迷山组、马家沟组等热储层,为地热调查提供了基础支撑;完善了南黄海海相古生界多源多期油气成藏地质模型,结合地震资料,提交了油气勘探井的布设方案。


 在解决制约重要矿产资源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方面,提出喜马拉雅双穹隆构造带南、北两侧构造环境不同,分别控制稀有金属、Au成矿的新认识,指明了找矿方向;明确幕阜山复式岩体中早白垩世S型花岗岩后期伟晶岩脉控制稀有金属矿成矿,推动江南造山带稀有金属矿产找矿突破。


 在解决制约环境、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方面,建立了华北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格架,明确了晚更新世以来沉积过程、环境变化与黄河流域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编制了冀东平原区的第四纪地质图,明确滦河冲积扇向东迁移,查明了7000年来渤海湾海岸线北岸不断侵蚀、南西岸不断淤积的变迁规律,为寻找潜在水源地和渤海湾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浅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揭示了北京南部平原区拒马河和永定河冲积扇物质组成的差异及其根本原因、表层次生盐渍化与农田灌溉的关系。


 在解决地球系统科学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方面,厘定了我国主要克拉通最古老岩石的分布和时代,提出扬子陆块与全球板块构造启动时间上一致性的认识;在华北克拉通识别出3条巨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明确了19.0亿~18.5亿年聚合成统一克拉通,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的响应;确定了扬子陆块南、北缘均发育840Ma左右的蛇绿岩和弧岩浆岩,以及830Ma变质事件和820Ma板内裂解事件,明确了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聚散的响应过程;在昌宁-孟连结合带识别出完整的古生代蛇绿混杂岩,揭示了特提斯洋从早古生代一直延续到晚古生代,建立了原-古特提斯连续演化模式;发现并精细解剖了兴蒙造山带十余处蛇绿混杂岩带,提出了古亚洲洋主缝合带展布的新认识;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环境与生物巨变事件有了新认识。


 与此同时,基础地质调查还创新了技术方法,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体系;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并实现广泛应用;智能地质填图方法在11个区调项目中推广利用,为地质填图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了地质云和信息化建设。


捷报频传,

矿产资源调查成果丰硕


 围绕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松辽盆地页岩油三大科技攻坚战,2016~2018年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以构建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实现由长江上游向长江中、下游的战略拓展;优选17个页岩气有利区,为加快页岩气的勘查开发提供了目标;提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构造保存稳定、地层超压”三位一体页岩气成藏理论,总结建立了逆断向斜控藏型、基地隆起控藏型等5种页岩气成藏模式;创新建立了地质条件、技术经济、生态环境页岩气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形成了低勘探程度区页岩气“甜点”预测、地层压力预测、陆相页岩油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


六大区1∶150万地质图


 以寻找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为目标,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针对新区新层系优选了15个油气有利区,作为下一步战略主攻目标;塔里木盆地山前带温宿凸起新层系取得重大突破,深层油气调查取得重要进展,为向深部油气进军提供了基础;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钻获15.3立方米/日的高产工业油流;在银额盆地开展油气基地地质调查和战略选区调查,重新厘定了石炭-二叠纪地层层序,明确了石炭-二叠纪为陆内裂谷盆地,解决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以拓展油气资源新类型为目标,煤层气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调查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地质调查在4个新区5口井均实现高产工业气流,实现新区突破;油页岩、油砂、水合物均取得重要发现。


 除此之外,过去3年,我国在锰、金、铜、铅锌等大宗紧缺矿产地质调查,石墨等战略新兴矿产地质调查方面也有诸多收获。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张作衡介绍道,在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转变传统资源调查方式,由单一的资源调查向地质潜力、开发条件、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转变,实施了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等7项综合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探索建立了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川西锂等一批重要矿产地质调查新发现,进一步夯实了基地资源基础。


支撑服务,

水工环地质调查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这是我们编制的一些图鉴,包括地下水资源、土地情况等。”在汇报的一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张二勇向与会嘉宾展示了几张图幅。这些典型图幅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空间规划编制的图集,包括区域地质图、人口GDP分布图、主要流域的水资源图、水能资源分布图、生态用地分布图等。


 除了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空间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地质调查另一项服务支撑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是开展了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对我国19个城市群资源环境条件、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的优势地质资源和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认识和宏观判断。


 在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水工环地质调查进行了全国和分省自然资源图集编制,编制了中国滨海湿地变化情况遥感调查报告和东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情况报告。认真梳理总结近年来开展多门类自然调查的实践经验,围绕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优化地质调查业务结构和布局等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全面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初步实现对全国主要平原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监测。首轮全国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评价进入综合研究成果阶段。支撑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推进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与出版。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全国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部分报告和成果已经提交,支撑当地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张二勇说。


银额盆地含油气地层双层结构图


 围绕备受关注的地热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了地热科技攻坚战。在雄安新区开展了调查,力争建立可以规模化永续利用的地热资源模式;在青海共和盆地圈定了18处干热岩体,为干热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与此同时,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创新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GPP”模式,即“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群众参与”模式。创新推出新一代水工环地质图件。构建“三位一体”技术标准体系。


未来三年,

充分体现地质调查工作新定位


 2019~2021年,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将突出加强海陆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清洁能源调查;拓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生态地质调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水资源与水文地质调查、国家地下水监测;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和古生物化石调查。


 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徐学义详细介绍了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计划、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重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计划、海洋地质调查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计划、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生态地质调查计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地质调查支撑计划、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开发保护地质调查计划、地质科技创新计划等十大计划的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地质云2.0就是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的核心成果之一,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形成符合各类用户需要的信息产品,及时有效地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未来3年地质云的5项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集成、建设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地质云3.0、推进智能化地质调查、提升地质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无论是过去的成果还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部署,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都在释放着一个信号——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在逐步转变。在服务方向上从以矿产资源为主转变为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指导思想和指导理论从过去的地质科学转变为地球系统科学;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内容被大大加强,成为地质调查发展的核心动力与引擎。

上一篇:破8了!国内油价正式进入"8元时代"

下一篇:对于干热岩那些诱人的前景,不少人认为是专家们在画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