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改革之我见,是“先放水再养鱼”还是"先养育再放水"
2018-08-07 11:03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别再折腾了,让我们好好发展行不行!”日前,记者在北方某省采访时,当地地质队职工无奈地说。


 原来,这个队在进入新世纪后,针对层气开发越来越多的情况,勒紧裤腰带筹集资,不惜采用少发工资、补贴等办法,将原来只能承担队钻机维修任务的修理厂,升级为生产煤层气压裂套管的机械厂。此举成效显著。高峰时,这个100多人的小机械厂,年生产规模近3亿元,能为队创造3000多万元的利润。


 前两年,省政府将地勘单位所办企业整体划转国资委管理,这个机械厂命运发生了反转:市场回笼的资金,不能自主用于生产;机械厂采购原料的资金,上级企业集团又缺乏合理地管控。时间不长,机械厂就“水干鱼净”,还惹上官司。2018年3月,因无力支付原材料货款导致违约,被供应商告上了法庭,赔偿160多万元。如今,这个过去红红火火、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在市场均受认可的机械厂,连生产许可证都丢了。“全队职工的心血就这样被折腾完了。心疼!”职工们说。


 记者以为,改革要遵循行业实际和市场规律。俗话讲“先放水再养鱼”,国有企业改革之初正是实行了如剥离社会职能、划拨土地改变性质、国有资产转增国家资本金等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才顺利过渡,步步搞活。


 反观地勘单位改革呢?从改革路径和举措看,似乎一开始就没有充分考虑行业队伍面临的实际——市场欠发育、地勘单位既无资本也无资产。结果是,改了30多年,许多地勘单位仍处于离了事业费活不了、有了事业费活不好的状态。


 当然不可否认,在原国土资源部鼓励地勘单位进行“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机制改革下,新世纪头10年仍为地勘单位发展最快的10年。但遗憾的是,这一“放水养鱼”政策随着矿业高潮的到来嘎然而止,更多地方以矿业权是财政资金投资形成的为由,将地勘单位的找矿成果拿到市场拍卖。地勘单位再次沦为矿业权的生产车间。


 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中,有的地方政府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全部收到国资委管理,导致地勘单位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经营性资产,也在这种改革中被抽离。这种改革,其实是将地勘单位再次改回到了既无经营性资本、更无经营性资产的原点。


 企业化是地勘单位运行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但若没有“放水养鱼”等切合实际的策略,只能与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地勘单位改革的结果恐怕会以下两种情景居多:一是被改回原点,一是地质工作队伍散掉、死掉。


 地勘队伍改革不是小事情,方向、路径、策略选择都须慎之又慎。为此,记者呼吁,地勘行业当有新气象,应以行业市场发展为导向,明确优惠政策,扶持地勘单位最终发展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经济实体。一旦地勘单位发展成“四自”经济实体,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应是水到渠成的事。届时,在地勘单位的改革上,应会出现“我要改”的新局面。

上一篇:广西来宾招商结果喜人,企业纷纷进驻!

下一篇:我为什么要做绿色矿山?这四点理由足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