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个老人要从两个儿子中找接班人,给每人100文钱,让买一样东西把家里的一间房装满。大儿子买了几捆稻草铺在地上,老人摇摇头。二儿子买了一根蜡烛,用烛火的光装满了整个屋子,老人非常满意。
案例分析题:某地质公园内的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000m2,分上下两层,每一层形状如下,两侧为公共楼梯间及公共卫生间。现为迎接揭碑开园进行博物馆布展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体现公园地质特色,体现地球历史在其园区范围内留下的典型地貌特征和地质遗迹;
2、合理分区,功能完善,游线流畅;
3、满足游客互动体验。
优秀的地质公园博物馆应该是能够满足游客科普认知、观赏娱乐、互动体验、休闲购物等不同需求,并能够成功转化为市场推广亮点和增加游客流量最有效手段的旅游服务产品之一。展示方式要以“奇”取胜,技术手段要有“领先”点,艺术效果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庄谐结合,虚实结合,点线面结合,融入多种高科技互动体验,塑造出集科普、游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寓教于乐的地质公园博物馆。
忠言慧语:
根据该地质博物馆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充分考虑布展架构、展示内容和游览流线的基础上,将整个博物馆分为序厅、攀岩体验厅、地学体验厅、山聚万宝厅、古海寻踪厅、风土民情厅、多媒体厅共计7个展厅。
参观路线为序厅——攀岩体验厅——地学体验厅——左侧楼梯“时光隧道”上至二楼——山聚万宝厅——溶洞连廊——古海寻踪厅——右侧楼梯“历史文化”下至一楼——风土民情厅——多媒体厅。
序厅 主要介绍当前各级地质公园的现状、该座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路线指引、注意事项。
攀岩体验厅 主要用来弥补地质公园秋冬季节封山后的游客健身需求,充分利用博物馆11米的挑高表现公园内典型地层的震撼效果。
地学体验厅 主要通过电子沙盘、漫游单车、虚拟留影、儿童科学实验室等高科技设备帮助游客更好体验地质公园人文、生态、地质魅力,增强互动体验。
山聚万宝厅 主要依照地质公园内各种资源点的分布,通过场景、模型按大致方位一一呈现其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人文生态景观。
溶洞连廊 连接山聚万宝厅和古海寻踪厅的一段狭窄通道。内部模拟该座公园内的溶洞景观,结合光电效果真实再现溶洞的形成过程,寓教于乐,增加体验性。
古海寻踪厅 该地质公园之所以形成如此丰富的地质遗迹,追根溯源要从其寒武-奥陶纪时期古海洋那些生物中寻找答案。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置了“笔石大观园”、“牙形石的微观世界”、“听腕足动物和三叶虫讲故事”、“抚仙湖虫廊道”、“海百合浮雕墙”、“角石邀您休息”等模型场景,辅以展板和标本,再现亿万年前生命的神奇瑰丽。
风土民情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公园所在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活动、土特产品、方言等,是地质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厅通过场景、模型、实物产品、展板等再现生动的风土民情,有着较好的体验互动性。
多媒体厅 主要播放地质公园科普教育题材的影片。
左侧楼梯为“时光隧道” 主要通过楼梯的墙壁描绘地球46亿年的地质演化史及代表生物。
右侧楼梯为“人文历史” 通过楼梯的墙壁表现公园所在地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等,作为其风土民情形成的基础和补充。
知识是无穷尽的,也是无价的。期待更多的能人志士投入到地学科普大军中,用大家的智慧装满一间又一间的“小房子”和“大房子”。
声明:文中效果图版权均为河南省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