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谈谈我的策划思路: 我是如何把地质遗迹资源策划成旅游产品的(2)
谈谈我的策划思路: 我是如何把地质遗迹资源策划成旅游产品的(2)
2018-07-24 11:09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上期已述及,我是从一九九八年开始从事地学旅游工作,到今天已经经过了二十个年头。有人说,当你从事某一项事业超过十年,你就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对于这种说法,我有认同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觉得汗颜。由于我先天的愚笨和基础的缺失,二十年过去了,回顾走过的路,依然感受到更多的是经历了蹉跎岁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先后主持或参与申报和建设了5家世界地质公园,22家国家地质公园,26家省级地质公园,10余家矿山公园,20余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参与了国家地质公园相关条例、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和编写;参与了全国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立项工作;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对非洲地质公园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对地质公园的检查、验收工作;参加了部分世界地质公园评估的技术支撑工作。


 但更多的还是经历了失败的锤炼,云台山的地学旅游步履维艰,王屋山一直把道教文化作为旅游的亮点,嵩山更是打出了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刚台地质公园博物馆长期无人问津,公园内的科学解说牌几乎形同虚设。也许正是这些个接一个的失败,激励着我不停的思维,不断的创新,也让我越来越融入到旅游中来。让我充分认识到在地质公园的建设中,如何将地质遗迹从资源转化成公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是地质公园技术支撑和策划人员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把地质遗迹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应该理清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必须知道我们有什么?也就是资源家底。

 二是必须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地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如何讲好公园的地球故事。

 三是必须知道我们怎么做?通过把地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变成公园内主要的旅游产品。


 下面,我继续上期的话题,再通过对几个典型策划案例的剖析,谈一谈我是如何把地质遗迹从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


案例4:    穿越重庆石柱七曜山地学线路策划-地学文化长廊


 背景分析:重庆石柱七曜山是一个国家地质公园,目前有一条自北而南纵穿七曜山的公路成为公园的一条核心线路,在这条线路上,分布了山门、卢家坝子、马盘溪等核心景区、景点。


1.jpg


 我们有什么?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七个时代的地层出露,有七曜山馒头山地貌景观观景台,有一线崖崖壁地貌景观,有天生桥,还有公路两侧的孤峰、残丘。


2.jpg


3.jpg


4.jpg

 我们做什么?做策划,通过一条地质的主线将这些平淡的地质遗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令人震撼的地学奇观,成为公园的主体吸引物之一。


我们怎么做?


一是在不同时代地层出露的部位,复原这一时期的地理场景(海洋、陆地、湖泊、河流、三角洲、海滩等)形成一条沧海桑田变迁的科普路线,分别命名为太古苑、元古苑、寒武苑、奥陶苑等等。


5.jpg

寒武苑

6.jpg

奥陶苑


二是在不同的苑内把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地质遗迹展示出来,如太古苑的混沌世界,元古苑的混沌初开,寒武苑的生命爆发,奥陶苑的角石称霸,志留苑的鲎类王国,泥盆苑的鱼翔浅底,石炭苑的沿海湿地,二叠苑的昆虫世界,三叠苑的翼龙巡天,侏罗苑的鸟语花香,白鹅苑的巨龙世界, 新生苑的大千世界。


7.jpg

志留苑


三是突出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典型生态系统。


四是形成一条地质历史长廊。


8.jpg

石炭-二叠苑


9.jpg

三叠苑


 案例5:湖北宜昌三峡金狮洞景区金钉子苑策划-登方舟,保平安


 背景分析:三峡是重庆的门户,拥有三峡工程、长江三峡等世界级的地质遗迹,金狮洞是三峡诸多景区中以溶洞为特色的自然风光景区,他虽然没有腾龙洞的规模,但洞内景观非常丰富独特,但由于处在三峡地区,淹没在众多的著名景区中,旅游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10.jpg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景区别出心裁的在入口广场的一侧的台阶上,利用相对平整的空地,按照同比例复原了在宜昌命名的两个金钉子。大家知道,金钉子是目前地学界高度认可的最高研究成果,中国目前的金钉子有十颗,其中的两颗分别在宜昌。但景区把金钉子做上去以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公众根本就不关注他的存在,也没有了解他的欲望。这种局面让景区十分尴尬。为此,景区委托我进行提升改造策划。


11.jpg


我们有什么?寒武纪石苑,奥陶系两颗金钉子(黄花厂、王家湾)、山门、广场、服务区等。
        

我们做什么?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是寒武系的瓶子装了奥陶系的酒,二是把科学当成了旅游,三是缺少文化的支撑。
         

我们怎么做?


策划旅游的亮点,金钉子旅游的失败让晓风旅游公司的决策层十分苦恼,我到实地考察以后,针对金钉子所处的平台环境突然就产生了一种灵感,这个平台太像一膄航行中的大船啦,而船作为长江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对三峡地区的人群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外地的游客而言,船也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何况是一膄石头做的大船更是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而金钉子讨论的更多是生命的灭绝与新生,和圣经里的诺亚方舟的作用异曲同工,于是,我就把这个金钉子苑策划成“三峡方舟”,并打出“登方舟、保平安”的旅游口号,把系统的科学表现在方舟文化内,形成了独具创意的科学文化。我的这个策划得到了景区的高度认可。


12.jpg

角石苑


13.jpg

古贝苑


14.jpg

三峡方舟


15.jpg

金钉子广场


声明:文中所有效果图均为河南省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原创,仅为交流学习使用,不得做为商业用途,盗版必究。

上一篇:亿万年滴水恩情,今报答一洞繁华 ——鸡冠洞的感恩

下一篇:谈谈我的策划思路:我是如何把地质遗迹资源策划成旅游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