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亿万年滴水恩情,今报答一洞繁华 ——鸡冠洞的感恩
亿万年滴水恩情,今报答一洞繁华 ——鸡冠洞的感恩
2018-07-24 10:42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作者介绍

 江吉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河南省地矿局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擅长于旅游地学科普、地质博物馆布展策划等工作。


 好了,开始我们今天的正文了。


1.jpg

  一、缘起之地

 巍巍八百里伏牛山,神峦奇峰无数,到处都有佳话相传。今天要讲的感恩故事就发生在伏牛山其中一条支脉的半山腰上。


2.jpg


 此山山顶恰似鸡冠,远望如雄鸡昂首引颈高啼,故而得名“鸡冠山”。更为奇特的是,山中有一天然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地下溶洞,深幽莫测。“山以形名,洞以山名”,“鸡冠洞”这个名字也就顺理成章了。


3.jpg


 旧《栾川县志》称:“鸡冠洞,有四殿,如龙蛇之窟”、“蝙蝠如织,险象四伏”。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险进洞探幽,但终因洞内深幽、奇险不得不放弃。鸡冠洞就这样蛰伏在莽莽群山之中,神秘莫测,与世隔绝。直到1992年才开始得以开发,现已探明洞长5600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已开发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主要由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八大景区连缀而成。


 洞内峰回路转,景观布局疏密有致,石林耸秀、石花吐芳、石帷垂挂、石瀑飞溅,天然成趣,巧夺天工。且全年恒温18℃,四季可成游。有着如此高的颜值和实力,再加上它是一个北方干旱地区十分罕见的大型岩溶洞穴景观,自然在中国旅游界青云直上,成为了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和科普圣地。


5.jpg


 二、恩从何来?

 第一恩——成景母岩的供给者


 可以说鸡冠洞的娘家——鸡冠山的起家就离不开水的大力赞助。八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经过上亿年的地质作用,经过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死亡后和其他沉积物一起沉积于海洋底部,形成了几千米厚的碳酸盐岩层。中生代早期,海水才彻底消退,这些巨厚的大面积的碳酸盐岩为今后溶洞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母岩基础。


6.jpg


 第二恩——厅、洞的大格局打造


 告别了海水,位于伏牛山腹地的鸡冠洞已经有了懵懂的雏形,但离日后“北国第一洞”的瑰丽神奇还相距十万八千里。自然界的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当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到地下石灰岩裂缝里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沿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天长日久这些孔道不断扩大,纵横交错,互相联通,才有了鸡冠洞宏伟巨大的厅、洞格局,并为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沉积和洞穴自然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7.jpg


8.jpg



 第三恩——洞内景观的细致描画


 在地质专家眼里,鸡冠洞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地下岩溶博物馆”。一般洞穴内的主要景观类型有石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瀑、石盾、石旗、葡萄石、卷曲石、流石坝、莲花池、鹅管和峰丛、峰林等50多种。而鸡冠洞内的景观类型已经细化到至少80多种,这些景观把岩溶洞穴的特性、特征、起因、构成,描述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而这些景观的雕琢都又是得益于地下水的滴水之恩。

9.jpg


 ①当富含碳酸成分的水溶液沿着洞穴上部的裂隙垂直渗透而沉积于洞顶或者洞底的石钟乳、石笋以及它们相连而成的石柱,还有鹅管等形态。


10.jpg


11.jpg


 ②当富含碳酸钙成分的流水,长期沿着裂隙通道或洞室地板缓慢流动使碳酸钙日积月累不断沉积形成石瀑布、壁流石、石梯田、边石坝、钙板、石壁壳等沉积形态。


12.jpg



 ③当富含碳酸钙成分的水溶液顺着洞穴旁侧各种方向的裂隙缓慢的渗流,向外生长拓展形成的石盾、石旗、石枝、石葡萄等沉积形态。


14.jpg


15.jpg


 ④当富含碳酸钙的水液经滴水、渗透水和流水的方式汇聚到溶洞底板上流动,在洞底平缓处聚集,经长期更迭补充逐渐沉积形成的月奶石、云盆、石珊瑚、石菊晶花、水钙膜等沉积形态。

16.jpg


17.jpg


 ⑤当富含碳酸钙的水溶液自洞穴上部裂隙渗漏下滴过程中遇到遮挡则飞溅洞内或形成雾气,在适合的附着物上逐渐沉积而成的形态奇特的石针、石花、石毛、石枝、卷曲石等沉积形态。


18.jpg


 第四恩——今世的滋润与守候


 时至今日,洞内的很多钟乳石依旧在水的塑造下继续生长,整个洞穴里的景观也因为地下水的滋养和守候,显得石质嫩润,晶莹剔透。除了一些小的水潭外,洞内还有一条长流不息的地下河,不知来源不知去向,水声震人耳膜,且其中富含铁、钾、钙、锌、镁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整个鸡冠洞的血脉。


19.jpg


 听完了鸡冠洞的亿万年感恩的故事,您是否想去看看那一洞繁华?“北国第一洞”邀您见证地质感恩故事,享受独特清凉!


2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地大四代地质人的坚守与传承

下一篇:谈谈我的策划思路: 我是如何把地质遗迹资源策划成旅游产品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