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采暖季的结束,北方各省错峰生产禁令相继解除,大部分工业企业复工,致使北方多地的涉气环境问题率较秋冬季期间呈现上升势头。为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日前,陕西、河北等地相继发声,出台/启动了新一轮的治理措施。
陕西7月1日起,陶瓷行业执行新排放标准 近日,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标准》),规定了陕西关中地区水泥工业、炼焦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工业、陶瓷工业和砖瓦工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 本《标准》是对《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61/941-2014)的修订,不但增加了陶瓷、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而且增加了对行业术语的解释及大气污染物浓度折算办法。 《标准》指出,关中地区指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韩城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咸新区所辖行政区域。涵盖了富平、千阳、三原、韩城等陕西省重点建陶产区。对于陶瓷工业,《标准》定义为用黏土类及其他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各种陶瓷制品的工业,主要包括日用瓷及陈设艺术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等的生产。 《标准》规定了陶瓷、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其中《标准》明确提出,自2019年7月1日起,陶瓷工业执行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不高于20、30、150毫克/立方米; 其中,喷雾干燥塔、陶瓷窑均执行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不高于20、30、150毫克/立方米的标准,其他生产设施、烟尘收集处理系统执行颗粒物不高于20、30、150毫克/立方米的标准。监控的位置为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目前,陶瓷行业普遍执行《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颗粒物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80毫克/立方米),《标准》的出台,预示着陕西进一步收紧了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对于这个标准,陕西一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每条生产线每年将增加近百万的运行成本,这还不包括对现有环保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费用。 该负责人解释说,如果颗粒物不超过20毫克/立方米难度比较大,主要是颗粒物排放不稳定,可能需要上湿电除尘设备才能达到;二氧化硫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这个相对容易达到,正常的脱硫塔一般都能达到;氮氧化物不高于150毫克/立方米也比较难,主要看原料配方和窑炉情况,180之内相对容易达到,要达到150以下就比较难了。 河北5月20日起,对重点涉气行业全面“体检” 5月18日,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召开大气、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会议。会上对第一阶段执法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共查处并督促整改各类环境问题3246个,其中“散乱污”清理整治不到位问题678个、涉水环境问题282个、涉气环境问题1832个、涉固废危废问题454个。 会议透露,从5月20日起,河北全面开展第二阶段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继续对该省重点涉气行业企业开展全面“体检”。由于在第一阶段的执法行动中,暴露出企业环境管理薄弱、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会议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执法检查针对性,再次把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视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硬招”,全力围剿“散乱污”企业。 作为涉气行业之一,陶瓷行业的治理一直是重点。早在2017年5月,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河北石家庄市就曾下发《关于石家庄市建陶行业统一推行“煤改气”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2017年5月23日起不再审批新建煤气发生炉生产,2017年9月30日之前,高邑、赞皇、行唐三县34家陶企必须完成天然气改造。 但受到各方条件限制,截至目前仅有高邑县26家陶瓷企业完成了“煤改气”,与高邑相邻的赞皇县、永年区、沙河市陶瓷企业至今仍以煤为燃料。6月1日起,永年地区的陶企也将启动“煤改气”改造。(陶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