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延伸: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最为著名的民窑之一,其窑场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十里窑场”为中心,包括周边立地坡、上店、陈炉、玉华、塔坡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耀州窑因而得名。该窑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宋时达鼎盛,至元渐趋没落,但炉火延续烧造至今,千年窑火,薪传不绝,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耀州窑器型多样,装饰技法以刻花和印花为主,构图饱满大气,刀法犀利灵锐,图案层次分明,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誉。在宋代,耀州窑产品曾贡奉皇室,远销海外,是与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齐头并驱的六大名窑之一,被誉为“宋代刻花青瓷之冠”。
为推动耀瓷复兴,促进工业陶瓷发展,近年来,铜川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了陶瓷产业专项补助资金,2017年底将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快黄堡老工业园区国有企业闲置厂房的改造升级,大力修建标准化厂房,适迎东陶西进,南陶北进的东风,铜川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凝心打造“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聚力构建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
5月15日,第三届国际丝绸博览会期间,“一带一路”铜川陶瓷产业推介会在西安召开。铜川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与各方投资代表现场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金额408.3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0个,涉及资金56.1亿元;协议项目46个,涉及资金352.2亿元。
当天上午,由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主办,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承办的“一带一路”铜川陶瓷产业推介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铜川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智远、中国建筑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致辞,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崔跃民、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晓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耀民、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润民出席,铜川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尚民主持。受邀参加推介会的还有来自广东、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62家陶瓷企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顾幸勇等12名专家教授;山西阳城建陶协会、景德镇瓷博会组委会等5家商协会;陶瓷资讯等5家陶瓷行业权威媒体;东方园林、龙元建设集团等10家对耀瓷小镇PPP项目有投资意愿的社会资本;孙若鹏、李竹玲等10位国家、省、市级陶瓷大师;33家铜川市陶瓷企业以及市级部门、区县、园区景区管委会等33家单位,共计230余人。
铜川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尚民主持
铜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智远致辞
推介会上,铜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智远这样描述铜川陶瓷产业发展前景——“铜川是一个‘陶滔不绝、瓷名中外’的陶瓷名城,被誉为渭北瓷都。早在唐代,铜川就开始烧制瓷器,是中国北方刻花青瓷——耀州瓷的发祥地,烧制陶瓷的历史长达1400年,至今炉火不熄。耀州青瓷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至今仍焕发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建筑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
弘扬千年瓷都文明,传承创新陶瓷文化,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将铜川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西安市设立了陶瓷产业专项资金,实施大师引领“百千万”人才工程,整合资源、政策倾斜、资金集中、开放合作,加快传统陶瓷转型升级和现代陶瓷发展,倾力打造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使陶瓷产业成为铜川推动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我们面向国际,高点站位,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和4个产业聚集板块,承接国内外陶瓷企业总部进驻,打造集“全球营销、研发设计、文化交流、装备制造”为一体的陶瓷基地,构筑陶瓷产业“四梁八柱”,让千年瓷都重现昔日荣光,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总工程师白惠作推介
铜川是陶瓷产业发展的沃土,有五大明显优势,即厚重的文化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市场优势、叠加的政策优势,无论发展新型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还是工业陶瓷、高精尖陶瓷,铜川都是“东陶西拓、南陶北进”的首选城市。期待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陶瓷产业的企业家与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分享铜川大发展的机遇。我们将秉持“亲”“清”理念,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当好“金牌店小二”和“金牌保姆”,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倾尽全力帮投资者发展,千方百计助投资者成就梦想”!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顾幸勇
陶瓷行业专家对铜川发展陶瓷产业有着怎样的期盼?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幸勇这样说:“铜川陶瓷历史悠久,但将陶瓷作为一个产业加以培育与发展的时间不长,目前铜川陶瓷产业还只是初具规模,处在发展的起步期,更能发挥好我们的后发优势,把铜川建成我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陕西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费杰发言
陶瓷行业协会是陶瓷企业的管理组织,他们认为:铜川陶瓷历史悠久,陶土、煤气资源丰富,制瓷要素成本低,交通便利,耀瓷品牌市场潜力巨大,陶瓷行业人才储备充足,铜川市政府出台了有吸引力陶瓷产业扶持政策,且在陕西省内率先制定了《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高位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总部,已经做好了承接沿海发达地区陶瓷产业转移落户铜川的充分准备。
西安渤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舒道福
西安渤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舒道福说:“听了李智远市长对铜川发展工业陶瓷产业的优势剖析以及聚力打造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的信心和思路,我非常振奋,公司已经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以高起点、高标准、共聚集、成配套为原则打造陶瓷产业五大板块——先进陶瓷(军民融合)板块,新型建筑陶瓷板块,循环新材料板块,装备及配套板块,产业基金板块。实现四个统一――统一对陶原料实施资源有序开发,无中间商利益的集中供应;统一由专业能源公司提供清洁能源,集中供气;统一建设大型污水、废气、固废处理中心,对所有入园企业集中处理三废,实现循环利用,达标排放。统一对外协调,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专心生产。在此热忱欢迎各位同仁共赴铜川,抢占发展的有利时机,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美好篇章!”
“一带一路” 铜川陶瓷产业推荐会的签约盛况
铜川市政府与西安渤海投资有限公司签约
铜川市政府与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政府签约
打造“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构建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是铜川市深入贯彻“五新”战略,打破铜川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传统思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创新举措。2018年丝博会“一带一路”铜川陶瓷产业推介会的签约盛况,向全世界树立了铜川发展的新形象,通过陶瓷行业协会、专家学者、陶瓷企业代表以及耀州窑管委会的推介,广泛传播了铜川发展工业陶瓷产业的五大优势,为铜川陶瓷产业的乘风而起凝聚了行业共识,积聚了资本力量。会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将紧盯丝博会签约项目,落快落细落实跟踪推进工作,争取项目落地,让铜川的千亿陶瓷梦想早日开花结果。
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曾经在历史上耀州窑在唐宋也达到顶峰,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是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系,耀州窑身上所传承的唐宋辉煌灿烂的文化至今不可磨灭。
经过反复论证,国花瓷实业有限公司响应号召,与铜川政府联系建厂——成立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2013年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在铜川王益区创立,占地217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艺术生活陶瓷研发生产基地。
2015年底,火凤凰艺术陶瓷厂全面启动日用瓷与艺术瓷的烧制,将耀州瓷延伸到茶具、餐具等生活领域,进入每个寻常百姓家,与百姓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火凤凰从酒具到日用瓷再到艺术瓷,共有500多个品种。 从国花瓷西凤酒到火凤凰耀州瓷,这是一次成功的跨界整合。
火凤凰艺术瓷结合艺术创意,在艺术陶瓷方向发力,开发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新耀瓷产品,将新耀瓷推向艺术收藏市场,让耀州瓷站上新的高度。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还迎来了陕西省省长胡和平、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部分及省上厅局领导参观。胡省长殷切寄语:“让火凤凰红红火火地飞起来,成为耀州瓷代表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