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达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新玩家”,在2024年经历了极为艰难的一年。3月17日晚,公司披露了光伏板块首份年报,报告期内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不仅创下公司“跨界”光伏以来的最高亏损额,更是亏光了自2021年转型光伏产业以来的所有利润。
光伏行业困境与钧达股份的挑战
2024年,光伏产业经历了史上最严峻的产能去化周期,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主流企业几乎无一幸免地遭遇业绩亏损。钧达股份自2021年通过收购跨界进入光伏领域后,经历了行业的高峰与低谷。尽管新增装机需求维持增长,但产能的急速扩张导致产品价格大起大落,2024年全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钧达股份也未能幸免。
根据年报数据,钧达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9.52亿元,同比下降46.66%。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5.91亿元和11.18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司分别盈利8.16亿元和5.59亿元。其中,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额几乎等同于公司2021年至2023年四年间累计的扣非净利润总和。
亏损原因剖析
钧达股份的亏损主要源于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和资产减值计提。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电池的毛利率仅为0.48%,同比减少了14.21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资产减值金额达1.32亿元,主要系对存货计提减值所致。
尽管如此,钧达股份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环比转正,显示出一定的盈利回暖迹象。然而,公司当季度营业收入仍同比下滑59.08%,环比下滑4.26%,归母净利润亏损1.7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83亿元,显示出电池需求依然疲软。
从销售区域来看,钧达股份海外市场占比显著提升,报告期内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4.69%大幅增长至23.85%,主要需求来自印度、土耳其、欧洲等市场。境外市场毛利率为6.37%,明显高于国内市场。
技术迭代与市场表现
2024年是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的关键一年,P型电池加速退出市场,N型TOPCon电池成为绝对主流。钧达股份的电池业务主要集中在N型技术路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同比增长50.58%。截至2024年末,公司电池产能规模达到44GW。
在机构持股方面,陆股通在2024年第四季度小幅减持钧达股份70.14万股,截至报告期末持有公司股份361.72万股,为第八大股东。万家基金旗下的3只产品新晋为公司前十大股东,广发高端制造也在第四季度新晋为第九大股东。
抢装潮带来的希望
尽管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2025年开年以来,行业减产保价初显成效,电池、硅片、硅料等产品价格止跌反弹。3月第二周以来,在“430新政”和“530新政”的刺激下,光伏行业迎来抢装潮,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产业链价格调涨。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硅片、电池、组件的价格均在上周小幅上涨。国内分布式项目组件均价上涨至0.73元/瓦,周环比上涨1分/瓦,春节后累计涨幅达到4分/瓦。N型硅片需求旺盛,价格涨势迅猛。
硅业分会指出,本轮价格调涨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终端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下游需求迅速回暖,组件和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库存消耗较快,从而带动硅片需求上升,市场呈现供小于求的状态。预计3月电池需求仍将维持上涨趋势,硅片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小幅上涨。
行业展望与投资机会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光伏业内分析师认为,年内首波抢装潮将刺激去年因库存和价格因素未能充分释放的需求,预计各环节排产将维持数周,利好全行业进一步去化产能。一名上海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这波抢装潮有望有效推动光伏产业链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尽管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了深度亏损,但产能出清的主要风险已经释放完毕。2025年,市场将重点关注哪些龙头厂商能够实现困境反转,以及铜浆、BC电池等新技术的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