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市场面临剧变之际,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石油经研院)于2024年12月11日发布《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其中指出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正呈现出大分化、大调整和大重构的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变化,也揭示了能源结构与贸易的潜在演变,预示着未来能源的供需关系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与机遇。
报告强调,世界能源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化,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增速开始加快。具体来看,发展中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占比预计将从2020年的59%提升至到2060年的73%。其中,亚太地区的贡献尤为突出,预计将占到需求增量的61%,到2060年其能源需求占比将达到46%。这一现象表明,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将对能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显著的调整。报告中指出,煤炭的使用正在减退,而石油需求趋于稳定,天然气的利用量正在增加,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则显示出强劲的势头。预计到2060年,全球的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例将由2023年的80:20变更至47:53。这标志着一个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重大里程碑,也意味着石油行业将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继续运作。
然而,尽管全球清洁低碳转型正在加速,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在短期内仍然维持在高位。根据《2060展望》,预计2045年前全球的油气需求将维持在115亿吨标煤(约80亿吨标油)以上的峰值平台期,这显示出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持续重要性。
中石油经研院的分析还指出,全球能源贸易正面临重构的趋势,政治因素正逐渐影响能源流动,东西方贸易阵营的分离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油气贸易中的影响力有望提升,而中国则在引领全球新能源发展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整体能源需求看似仍有增长潜力,但地缘政治风险与能源合作的障碍不可忽视。《全球能源安全报告(2024)》显示,尽管全球能源安全压力有所缓解,地缘政治风险依然突出。特朗普的再次执政计划若成真,可能会加剧国际油气市场的竞争,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此外,能源转型过程中,资金短缺、贸易壁垒和技术瓶颈等问题仍制约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几项重要建议。首先,各国应加强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合作与投资,以降低高效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从而实现符合经济增长需求的能源供应。其次,政策制定者需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以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其中风电和光伏行业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生产方面,产量预计需要分别提升至2023年的3.3倍和4.5倍,以适应未来的电力需求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直接推动电力系统的韧性,提升整体用能结构的可持续性。
最后,报告强调,除了关注经济与技术因素外,地缘政治、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的提升速率亦需受到重视。特别是人工智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阻碍能源安全的保障。因此,亟需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与监管。
总的来看,中石油经研院的报告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市场动向分析,也为政策决策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未来,保持科技创新、强化国际合作以及关注地缘政治将是确保全球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