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地貌以喀斯特山地丘陵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国土资源局日前发布了《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安装专业监测设备,构建网格化、智能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打造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升级版”。
4至9月为清远市地质灾害易发期
据市国土部门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共发生地质灾害211起,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而诱发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8.4%。受短时强降雨影响,全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4~6月“龙舟水”及7~9月台风带来的暴雨期间。
目前,全市专业化监测网还没有完全建立,自动化监测和实时传输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监测手段还比较缺乏,群专结合的程度不高,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现行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网络运行缺乏规范和配套措施,致使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此次出台新版《规划》,国土部门认为是按照“预警到村、预案到点、责任到人、有效避险”的要求,规划建立完善气象风险预警、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构建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逐步完善全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深化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加强专业监测水平,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应急防治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到2020年,全面完成8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三查”与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工作,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完成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安装专业监测设备,构建网格化、智能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县(市、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构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国土部门表示,全市将通过开展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排查、核查等工作,摸家底,建台账,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力度,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建立清远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数据库。同时将结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建立8个县(市、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系统,实现各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合作,实现相关部门的实时信息共享,完善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