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地矿行业转型发展
2018-03-05 10:22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近年来,由于矿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新变化,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国内外矿业市场持续低迷。转型发展,成为全国地勘行业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对拥有数万地矿职工的四川省来说,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


  今年全国两会,四川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将首次履职。围绕地质工作的转型发展,他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记者:四川省地矿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超过2.3万人,如何带领这支队伍走好转型之路?


  王建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工作重点和对象发生了重大转移,传统地质工作思路和模式已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质工作也将从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并重转型。


  对我们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不是没需求,而是需求质量更高。地质工作必须精准对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地方发展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工作基调,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资源战略安全的要求,围绕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致力于对四川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铜多金属、钒钛和稀土锂辉石石墨等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科学有序地勘探开发,积极参与钾盐及页岩气、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为抢占战略性新兴材料工业领域和为国家的资源保障提供应有的专业技术支撑。


  “为产业和民生服务”,从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上找突破。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转型发展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地方的发展,扎实推动科技地矿、智慧地矿、绿色地矿、平安地矿、廉洁地矿建设,我们在全局喊响了“人才立局,科技强队”的口号,积极开展“科技地矿”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各行业发展,我们提出了“地质+”战略,推动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开展农业地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四川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开展城市地质,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基础地质调查和地下空间调查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开展灾害地质、环境地质,为政府实施民生工程提供地质专业支撑;围绕建设美丽四川开展旅游地质,在全域旅游融入地质元素,讲好地质和地球故事。


  去年我们在“6·24”茂县叠溪山体高位垮塌、“8·8”九寨沟地震中,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赶赴现场,开展灾害排查、勘查、设计、治理工作,切实发挥了“地质尖兵”作用,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地灾排查项目,为四川各级政府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撑,塑造了地矿铁军的良好形象。


  记者:作为地勘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您带来了哪些提案和建议?首次履职有什么感受?


  王建明: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让我有机会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牢记组织重托,珍惜荣誉、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全力以赴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


  这次有幸代表全省数万名地矿职工来京参加全国两会,我将借这个机会,积极呼吁加快地质事业的发展,希望党和国家及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新时代地质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先行和基础性作用。其次,我要关注的是,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如何把“金字招牌”擦亮,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确保食品安全?这里面,土地的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土壤情况的调查分析,能为农业开发打好基础。因此,我将积极呼吁国家及有关部门重视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同时在四川省针对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争取在重点地区实施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与应用示范,开展大面积高精度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调查,进一步开发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农业功能,为全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四川样本。


  面对新时代,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质+”有着无限的空间,地质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还将呼吁在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更进一步地重视地质队伍的作用和建设,为高质量地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地质产品和服务。


上一篇:油气中心与测试中心拟共建深部油气实验室

下一篇:科学家发现含氧气泡“准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