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化工行业的整体环境会比2017好吗?
2018-02-08 10:59 来源:今日化工商城 编辑:矿材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的转折之年,行业经济取得优异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


 报告称,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达到13.78万亿元,增长15.7%,为5年来最大增幅,高出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增幅4.6个百分点。从增长走势看,全年起伏波动不大,缓中趋稳。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增长17.6%,石油加工业增速相对较高,达21.5%,化学工业增长13.8%。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再现增长势头,重上8000亿元关口,超过8400亿元,增速逾51%利润总额和增幅几乎追平历史最高水平。


 一、2018年化工或缺乏整体性机会


 价格变化都取决于供需关系,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不对称导致不同时期产业链的利润归属并不相同。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利润,只有当产业链从均衡走向非均衡的状态时,才能使得产业链的利润重新分配。


 正常情况下,在产业链走向牛市的时候,产业链利润传导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由于产能再建需要时间,致使产业链逐级出现超额利润,表现为经济好转促使终端需求增加,终端利润好转,而后终端开始扩大产能,导致终端原料需求增加,原料利润好转,原料在高利润的刺激下扩大产能,而后一步一步向上传导。


 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集中度并不相同,正常情况下,越到上游产能集中度越高,涨势越大,因此判断产业链的格局重要性可能更高。化工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因为其供需关系的转好,而推动价格继续上涨的原因是因为预期供需关系有进一步转好的可能性。


 二、中上游涨价,PPI上升明显,但CPI跟涨不足


 中上游的涨价还需下游来逐渐消化,这也致使PPI(生产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剪刀差扩大,表明价格向下传导并不顺畅。同时,从国内主要产品的开工率来看,主要行业整体的产能并不短缺,体现的是行业整体的开工率 并未明显提高,伴随着投资增速的下降,行业人士认为未来的主要焦点在存量产能,而存量产能取决于环保限产政策是否进一步趋严。


 从往年来看,国内化工行业PPI同比变化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变化趋势总体一致,2017年随着叠加国内供给侧改革推动工业品价格反弹,国内化工产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化工行业PPI增度远高于原油增速,推动化工行业盈利恢复增长。


 化工主要子板块的投资增速依然在0附近,表明高毛利率有在高位维持的可能,但过去十年PPI同比和国际原油价格来看,一旦涨幅大幅分裂就会走向收敛,对应的可能是整体毛利率的降低,基础化工销售毛利率达到历史顶点,继续向上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018年的利润增长或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再建产能释放和行业的整合。 


 三、展望2018年化工行情,毛利率或不再继续走高


 石化联合会初步预计,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增长10%左右;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0万亿,增长约10%。行业利润总额接近9000亿元,增长约5%;进出口总额超过630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0%。


 2018年,如果利润率能维持,那么整体性行情可能需要能源价格的进一步驱动来实现;若能源价格向上乏力,则部分企业新产能投产或对行业进行整合或成为下一个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低毛利率的细分行业开始周期性复苏或者具备成长性的高技术且有行业壁垒的公司成为未来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兰州将打造百亿新型铝加工产业园

下一篇:佛山陶瓷从“两城之争”到“两展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