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及“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候选项目公示。地质科技进展主要包括能源油气、矿床地质、城市地质、地调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地质找矿成果包括金属矿床、油气以及稀土矿产等领域。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主要创新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2017年叶建良团队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资源量全球占比 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创造了持续产气60天、产气总量30.9万立方米两项世界纪录,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历史性重大突破。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替代能源,世界各国竞相角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先机, 这一成果打破了我国在能源资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抢占了天然气水合物科技创新制高点。试采团队创立的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理论和“三相控制”开采理论,有力指导了试采目标井位确定和试采方案制定;创新提出“地层流体抽取法”小幅降压技术,成功研发了储层改造增产、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预防、防砂排砂3项关键的开采测试技术,实现了水合物试采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构建了大气、海水、海底、井下“四位一体”的立体环境监测体系,并确认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和工程由“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成果对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主要完成人:叶建良、邱海峻、卢海龙、 吴能友、梁金强、秦绪文、 肖桂义、彭飞、谢文卫、 陆敬安、雷勇、匡增桂、 陆红锋、陆 程、叶成明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湖北宜昌寒武系-志留系页岩气调查实现重大突破
主要创新点: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战宜昌地区现场联合攻坚指挥部统筹协调下,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南方页岩 气团队依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017年在宜昌黄陵隆起周缘实现下古生界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鄂宜页1HF井在寒武系获得6.02万立方米/日、无阻流量12.38万立方米/日的工业气流,鄂阳页1HF井在寒武系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鄂宜页2HF井在志留系500米水平段压裂获3.15万立方米/日气流。在对该地区页岩气形成富集条件深入研究基础上,创新建立了古老隆起边缘页岩气富集保存模式;自主研发了FPPS基于地震资料的地层压力预测系统;创新了低勘查程度、构造复杂区地质导向技术;开发了适用于中扬子地区常压、低地温梯度页岩储层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针对高水平地应力差、高钙质页岩储层压裂技术;创新 形成了地质与工程联合攻关、钻完井一体化工程管理的工作模式,占领了盆外复杂构造区页岩 气勘查理论和技术创新制高点。该地区页岩气调查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扬子页岩气勘查的空白,首次在中、下扬子地区志留系获得工业页岩气流,首次确立了寒武系为我国页岩气勘查开 发新层系,对广大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查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查从长 江上游向长江中游的战略拓展。首次按照“地质条件、技术经济、生态环境”三位一体方法完 成了鄂西地区页岩气资源评价,为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对构建南方页岩气 勘查开发新格局、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油气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中石化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宜昌市国土资源局 主要完成人:陈孝红、翟刚毅、王传尚、 张保民、张淼、包书景、 刘安、李培军、罗胜元、 李海、危凯、袁发勇、 宋金初、徐振坤、王华品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3 延安气田复杂致密气藏开发关键技术创新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创新发展了非震条件下“沉积相控制、骨架井约束、动静态校正、逐级优化”的有 效储层预测技术,实现气层钻遇率 85%以上;针对黄土塬区的差异叠置气藏,创建了黄土塬地貌多井型立体井网动用技术,土地占用面积降低了60%,储量控制程度提高了 17%;研发了大跨度长井段不动管柱多层分压改造技术,解决了多类型气层叠置发育区的大跨度分层压裂难题,实现200m以上4-6层一趟作业,单井作业成本节约30%以上,产量提高10%;建立了基于产能试井和静态资料的早期快速产能预测模型,有效指导了气田合理配产,产能评价周期缩短了80%,实现了快速建产;预计2018年底可建成产能 52×108m3/年,“十三五”末建成产能100 ×108m3/年,可满足陕西全省人民用气需求。 主要完成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香增、袁广金、王念喜、 林进、乔向阳、严云奎、 张丽霞、韩小琴、李云、 王永科、米乃哲、王若谷、 周耐强、孙建锋、曹军 推荐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
4 深部金矿阶梯式找矿方法成效显著
主要创新点:研发深部金矿阶梯式找矿方法和海域勘查钻探方法,突破传统的以圈定激电异常为目标的浅表部金矿找矿思路,将胶东主要金矿区的探测深度由500m延伸到2000m。集成创新“区域综 合信息—矿田大比例尺—矿床三维”的多尺度逐步逼近成矿预测技术,建立以“成矿构造带+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阶梯式成矿模式”、“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矿床勘查模型+深孔钻探” 为核心的深部金矿找矿模型,解决了深部金矿探测技术难题。创建深部金矿地质-地球物理找 矿模型,为深部隐伏金矿识别确立了特征标志。新方法技术助推胶东地区取得具有世界级影响 的深部金矿勘查重大突破。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第三 地质矿产勘查院 主要完成人:宋明春、丁正江、魏绪峰、 曹春国、李世勇、张丕建、 张英传、张军进、宋国政、 周明岭、孔玉柱、宋英昕、 焦秀美、曹 佳 推荐单位:山东省地质学会
5 西北印度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现象的首次发现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在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上发现了6个热液区,其中 3 个属于正在发生热液成矿作用的活动热液区,有繁茂的热液生态系统和林立的海底黑烟囱(分别为卧蚕1号热液区、大糦热液区和天休热液区);另有3个属于已经休眠的热液区(卧蚕2号热液区、天休北1号热液区 和天龙热液区)。一举打破了国际上数十年在长达1500km的卡尔斯伯格脊探矿无果的局面;携 “蛟龙号”对卡尔斯伯格脊进行载人深潜调查,首次对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热液区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和精细的调查采样,充分验证了前期调查发现位置的准确性和蛟龙下潜路径规划的科学性;通过载人深潜调查,对卧蚕1号、卧蚕2号、 天休与大糦等四个热液区热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生的构造位置、围岩类型与地形地貌、热液区的范围、多金属硫化物等热液产物的分布、热液生物群落类型与结构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采集了岩石、硫化物、正常沉积物、含金属沉积物、底层水体、热液羽状流、热液流体等系列样品,测量了热液喷口流体的温度(最高 359°C)、 Eh和pH等物理化学参数,采集了部分高精度测深侧扫地形资料,获得了大量高清的摄像和照相资料,测量了热液区的地热梯度明确了热液区的精确位置。为卡尔斯伯格脊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潜力评估以及极端生境生命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经室内地质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研究,厘定了各热液区热液成矿作用的类型,建立了成矿模式。为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重要基础,也为陆地上古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启示。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 李怀明、武光海、杨 磊、 崔汝勇、吴招才、邵宗泽、 李洪林、刘吉强、傅文韬、 余 星、张朝晖、周亚东 推荐单位:浙江省地质学会
6 井下超前探放水和水害监测关键技术系统研发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创新性地将钻探与物探技术有机无缝结合,研发了井下钻孔物探超前探放水和地面水文地质勘探的成套技术与系列装备(钻孔激发极化、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和钻孔雷达三大类超前探放水技术与装备),直观明了在有限数量钻孔中进行廉价、短距离精准随钻物探,在钻 孔中配备专用探头和推进装置,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100m钻孔周围和孔底30m范围内地层含水情况探测,探测数据自动分析解释,解决了巷道掘进与超前探放水相互矛盾的难题,实现了井下和地面富水区域的廉价精准随钻同步实时物探的难题;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微震与激发极化高密度电法有机耦合,研发了可同时监测采动变形和突(透)水潜势于一体的矿井水害面状监测预警技术和装备,突破了传统微震技术无法探测并判断通道充(含)水性,仅能做到突(透)水潜势点监测的局限,解决了矿井突水的水源、水量以及突水通道三者联合监测的难题,实现了矿山水害监测预警技术的整体更新换代;基于弹性波数据传输理论的三维电子罗盘测量钻孔轨迹技术,研发了随钻钻孔轨迹深度测量技术和装备,提出了利用弹性波的传输时间测量钻孔深度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钻孔轨迹测量因塌孔而无法进行测量及钻孔深度检查靠人工旁站读取钻杆数量的难题。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公司 主要完成人:武 强、曾一凡、刘春生、 刘鎏 、刘守强、陶凤娟、 武龙云、吴玉华、原德胜、 郎军、张宏忠、段中稳、 胡刚、杨 炼、谢水清 推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7 多要素多技术城市地质调查有力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
主要创新点: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牵头,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马震团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杭新团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李海涛、郭海朋团队,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王贵玲团队等为主体,联合10余家单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了全新工作理念,完善了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创新了成果表达方式,有力支撑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为全国城市地质工作推进提供了典型示范经验。一是完善了多要素、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针对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融合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地热地质等多专业,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航空遥感、钻探、测试等多种技术, 形成服务国土空间布局、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为重点的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二是在服务城市规划的地质调查图件表达方式上实现重要创新。根据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需求,首次编制了国土空间布局综合地学建议图,根据平面分区垂向分层的原则编制了地下空间利用区划图。三是创新编制了通俗易懂的总体规划地学建议报告。根据水土质量、地面沉降、地热等资源环境综合调查成果,打通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为土地、交通、清洁能源、地下空间利用、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土地利用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四是首次 实践并提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通过雄安新区的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了以空间、资 源、环境、灾害为调查对象,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为服务对象,以多方协调联动为工作机制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强力支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地质调查规范》的制定发布。五是为全面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 工作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指导了《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和其他示范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 的编制,为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成功召开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和支撑,对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地质工作模式、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和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要完成人:郝爱兵、吴爱民、马震、 林良俊、成杭新、李海涛、 郭海朋、王贵玲、刘志刚、 徐建芳、胡秋韵、葛伟亚、 李亚民、马学军、夏雨波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8 全国煤中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取得新进展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从富集程度、经济性出发,按照煤中金属元素、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和煤中金属矿床3个层次,开展了全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初步摸清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家底,确定了煤中金属元素综合评价指标,总结了煤中金属元素研究方法,估算了我 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量,首次划定了中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成矿区带,圈定地质工作远景区,提出了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工作建议,该项目拓展了煤炭地质勘查新方向,为今后开展煤中金属元素矿产找矿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开发指明了方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浙江 煤炭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局 主要完成人:宁树正、吴国强、曹代勇、邓小利、李聪聪、朱士飞、 乔军伟、朱华雄、张建强 、秦国红、陈磊、秦云虎、 黄少青、章伟、祁文强 推荐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9 相山铀矿田三维地质“玻璃体”调查和成矿预测取得新进展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构建了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的三维立体勘查技术体系。首次实现了对相山火山盆地2500m 深度范围三维立体“玻璃体”探测;构建了相山火山盆地、重点勘查区和重点矿床不同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相山矿田三维“玻璃体”成矿预测;在河元背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的次级火山机构,提出了相山矿田具有多火山机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盖层断裂构造叠合控矿的新认识; 系统精细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物质组分,揭示了铀矿化、热液蚀变、元素的水平和垂向空间分布规律,创新性构建了火山岩型铀矿化不同矿带垂向叠置分带模型;构建了相山矿田三维综合找矿模型,首次实现了相山铀矿田三维定量定位预测,取得了铀、铅锌多金属找矿突破。 主要完成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李子颖、聂江涛、张金带、 程纪星、林锦荣、刘 祜、 朱鹏飞、李必红、王健、 胡志华、陈聪、张松、 吴国东、田明明、王勇剑 推荐单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10 首次建成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地质云 1.0”
主要创新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组织推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牵头、局属19家单位参加建设的“地质云 1.0”,于2017年11月6日正式发布并上线服务。“地质云 1.0”基于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分布式混合云架构,研发了云环境下海量、异构、分布式地质数据的统一组织、调度与服务技术,以及异构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解决了异构、异地、异主数据集中共享和已有系统集成与统一服务的技术难题;集成开发了智能调查、业务管理、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等各类云应用系统,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了“数据孤岛”与“系统孤立”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十大类75个地质调查数据库、八大类2382个地学信息产品,以及部分软件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并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 浏览、下载服务。“地质云 1.0”同时整合形成的地质调查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和智能地质调查工作平台,实现了 “互联网+地质调查”高效工作模式。“地质云 1.0”上线两个月后,用户访问量累计突破56万次,互联网数据产品下载量累计达7285 个次。“地质云 1.0”实现了分布式数据集成共享技术创新、地质调查业务系统整合协同应用创新、地质调查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和分级共享机制创新、建立了云环境下智能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为地质科技创新奠定了丰富的大数据研究基础。其技术创新与成果实践,达到同行业国际领先水平,被权威专家评价为 “革命性进步”和国家政务信息整合工作的“鲜活范例”。“地质云 1.0”上线后,引发中央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并得到行业内外高度评价。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 主要完成人:高振记、缪谨励、涂骏、 刘荣梅、屈红刚、肖世伟、 文敏、李丰丹、张怀东、 郑啸、王轶、喻孟良、 冯斌、肖志坚、张建龙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湖南省平江县仁里发现超大型铌钽多金属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 :系统总结了湖南省幕阜山矿集区的成矿规律,提出了多期次岩浆演化的“共岩浆补余分异” 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建立了大型复式岩体的“体中体”式稀有金属成矿模式,圈定出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等多个找矿靶区;本项目在幕阜山西南缘发现了仁里伟晶岩型超大型钽铌矿床,该矿床具有矿体规模大、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矿化较均匀、品位富、埋藏浅、易选冶、矿石质量优及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共探获(333+334)Ta2O5资源量10791 吨,Nb2O5:14057吨,其中(333) Ta2O5资源量3260吨、Nb2O5资源量4577吨;平均品位Ta2O5:0.036%、Nb2O5:0.047%。仁里矿床探明的钽资源量在全国花岗伟晶岩型钽矿中居首,是我国已报道的所有钽铌矿床中最高品位的钽矿床;仁里钽铌矿床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对大岩基难以形成和找到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既往认识,提出了该地区大型层状构造与燕山期岩浆岩联合控矿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稀有金属成矿理论。 资 源 量:(333+334)Ta2O5资源量10791吨,Nb2O5:14057吨。 规模等级:超大型 验收单位: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验收日期:2017 年11月29日 主要完成单位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 主要完成人 :周芳春、刘翔、黄志飚、 周厚祥、李建康、肖国强、 包云河、谭黎明、陈虎、 苏俊男、汪宣民、林跃、 黄小强、王 箭、邹猛秋 推荐单位 :湖南省地质学会
2 福建省建瓯市井后探明超大型优质叶蜡石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福建省建瓯市井后叶蜡石矿从矿点预查到矿区普查、详查、勘探,历经十年艰苦探索,采用对比分析、综合研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等方法,最终在矿区内共圈定了 6 个大小不等的工业叶蜡石矿体,其成因类型属火山期后低温热液交代矿床。截至2016年11月30日,区内探获一处叶蜡石矿石资源量(331+332+333)4535.92万吨,为新发现的特大型叶蜡石矿床。 按2016年叶蜡石矿全国资源储量10280万吨计算,福建省建瓯市井后矿区叶蜡石矿为我国新增资源储备达44%,目前为全球已知最大叶蜡石矿床。 储量:资源量(331+332+333)4535.92 万吨 规模等级:特大型 验收单位: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 验收日期:2017年8月 主要完成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 主要完成人:卢林、黄富荣、林子华、 原小阳、洪志谋、郑响、 潘 潘、罗碧娟、许志华、 翁福林、张宁、潘耀明、 谢晓亮、范云虎、张铭政 推荐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3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首次发现大型砾岩型砂金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地区发现一大型露天开采的砂金矿床,这是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个大型冰碛砾石型砂金矿床。备案矿石资源储量44695481.22m3,Au金属量17020.85kg,平均品位Au0.3808g/m3,混合砂平均厚度25.30m。勘探阶段勘查工程手段主要为钻探,由于砂矿埋深较大(最深 81 米), 采用砂钻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采用机械岩芯钻;钻机型号为 GK-180,钻进方法为干钻,采用返循环连续取芯技术;此方法既能保证岩芯采取率又能满足深度要求,为砂矿理想的勘查方法。 储量:Au金属量17020.85kg 规模等级:大型 验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验收日期:2017年7月31日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冯硕颖、李云刚、宋国龙、 王忠、王全旗、庄云 王磊磊、王超、包 翔 石国强、马瑞琴、陈重阳、 段晓飞、邓永永 、向淑敏 推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
4 塔里木中西部顺北地区超深层探明大型油气田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2017年2月,在顺北油气田顺北三维区1 号断裂带顺北1井区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386.4万吨,天然气73.8亿方,为顺北油气田首个探明储量;2017年11月,在顺北油气田顺北5井区提交石油控制储量4380.45万吨,天然气33.82亿方,顺北1井区深层提交预测储量7778.16万吨,天然气412.3亿方。2017年在顺北油气田顺北1区累计提交三级储量油气当量1.87亿吨。 探明储量:石油1386.4万吨,天然气73.8亿方 规模等级:探明储量 验收单位:国土资源部 验收日期:2017年2月17日 控制储量:石油4380.45万吨,天然气33.82亿方 规模等级:控制储量 验收单位:中石化 验收日期:2017年11月23日 预测储量:石油7778.16万吨,天然气412.3亿方 规模登记:预测储量 验收单位:中石化 验收日期:2017年11月23日 主要完成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焦方正、刘宝增、胡广杰、 漆立新、胡文革、张平、 黄太柱、袁斌、陈惠超、 张梦华、云露、鲁新便、 李宗杰、王建峰、何伟国 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 准葛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探明大型油田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通过对盆地西北部构造演化背景的系统分析,突破了二叠—三叠系为区域不整合面的传统认识, 提出上二叠统为填平补齐的第一套沉积,沉积于中、下二叠统大型超削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源储匹配,协同封盖,具备形成大油区的条件,优选中拐凸起北斜坡有利勘探面积2600平方千米。以大油区模式重新认识已知油气藏,构建了大型地层背景下退积型多期砂体纵向叠 置、横向搭接连片岩性油气藏群新模式,有效指导了油藏外围拓展和油藏间连片。通过对湖平面和古地貌的耦合分析,建立了凹槽区厚层状低饱和度、斜坡区互层状和古凸带薄层状三种类型油藏的分布模式,有效地指导了三个层次的整体部署和快速推进,探井成功率从35%提高到76%。通过对上乌尔禾组储层地质学和沉积学的分析,首次发现了上二叠统贫泥砂砾岩中支撑砾岩高产储层新类型,并建立了三类支撑砾岩的测井识别模式,以此为指导,优选试油层,多口井获得百吨高产。攻克了扇体刻画,低渗砾岩核磁测井品质分析和低饱和度油层改造三项配套技术,甜点钻遇率由58%提高到92%,试油获油率45%提高到 83%。 储量: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3.36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87 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0.96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53亿吨。 规模等级:大型 验收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验收日期:2013 年10月29日、2015 年10月27日、2017 年10月20日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何海清、支东明、赵邦六、王小军、郭绪杰、甘仁忠、 唐勇、宋永、郭旭光、 娄兵、黄卫东、黄立良、 郭华军、邓 勇、赵长永 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
6 甘肃省西和县大桥探明超大型金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大桥金矿属硅化角砾岩型金矿,是西秦岭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 为该区地质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并提供了类比依据和理论指导;经2008年至2015年详查工作, 大桥金矿区共探获金资源储量105吨伴生银资源量276吨;其中已评审金资源储量92.57吨, 伴生银资源量231.87吨。目前大桥金矿详查工作仍在进行,资源储量正在不断扩大,矿区外围发现了牌五沟、渭子沟、马家山、大坪、安子山等金矿点;大桥金矿已于2012年12月建厂投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大改善了甘肃省西和县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大桥金矿是通过引进商业资金合作勘查的成果,在5年内,便实现了从发现到提交特大型矿产地并建厂投产,成为引进商业资金进行矿产勘查开发的成功案例,是地质找矿和快速勘查突破的典范。 资源储量:金92.57吨;伴生银231.87吨 规模等级:特大型 验收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验收日期:2012 年3月20日;2012 年4月1日;2016 年1月14日 主要完成单位: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主要完成人:张忠平、李通国、尤关进、 孙新春、何进忠、余超、 王伟、朱永新、宋小兵、 钟永正、牛鹏飞、刘如珍、 阎成云、刘甲成、郭俊湖 推荐单位:甘肃省地质学会
7 江西省武宁县东坪发现超大型钨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发现了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黑钨矿。东坪钨矿储量规模超过福建行洛坑、湖南瑶岗仙和江西西华山等钨矿,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黑钨矿,实现了石英脉型黑钨矿找矿重大突破;丰富和完善了“五层楼”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认识,拓展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找矿空间、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提出赣北地区自南至北存在160Ma±(塔前 Mo-W 矿)、150~145Ma(大湖钨铜矿、朱溪钨铜矿) 、135~125Ma(东坪钨铜矿、香炉山钨矿)三期钨成矿作用,且时代逐渐变新,以150~145Ma、135~125Ma为主。 储量:保有钨矿(122b+332+333)矿石量47729千吨,金属量(WO3)213941吨,平均品位0.448%;保有低品位钨矿(332+333)矿石量6105千吨,金属量(WO3)5946吨,平均品位 0.097% 规模等级:超大型 验收单位: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 验收日期:2017年5月15日 主要完成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楼法生、李吉明、李永明、 胡正华、钟起泓、刘细元、 易永清、杨细浩、朱庆敏、 沙珉、文亮先、胡文洁、 朱昌杰、龚良信、蒋金明 推荐单位:江西省地质学会
8 云南省盈江县大石坡发现超大型红柱石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全球已查明红柱石储量1.75亿吨,我国已查明的红柱石资源量约为 7000多万吨。盈江县 大石坡红柱石矿重点勘查区内探获(333)类红柱石工业矿矿石量1.58亿吨,红柱石矿物量2990万吨,平均品位19.0%;( 333)类红柱石低品位矿矿石量1.7亿吨,红柱石矿物量1479万吨,平均品位8.7%;展示出了大石坡红柱石矿区巨大的找矿潜力,这是云南省首例发现的新矿种,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创了在云南省寻找红柱石矿的先河,实现了这一地区的找矿新突破。该成果的取得有望在滇西打造出中国最大的以红柱石矿为原料的新兴产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基地。 大石坡红柱石矿资源储量排名是中国第一,乃至亚洲、世界第一,属新发现矿床,本次发现有效缓解我国红柱石资源瓶颈,大力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储量:(333+334)类红石柱矿石量91979.89万吨,(333+334)类红柱石矿物量 11043.06万吨 规模等级:超大型 验收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验收日期:2017年11月29日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云南申创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伟、万大福、习建国、 郑柏松、李昭华、刘国斌、 潘飞、马更生、王小六、 李忠、张廷勇、柴文超、 田育云、张光耀、徐文荣 推荐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9 河南省嵩县雷门沟探明超大型钼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雷门沟钼矿是河南省继栾川南泥湖钼矿、三道庄钼矿、上房沟钼矿、汝阳东沟钼矿、信阳千鹅冲钼矿之后,新发现的又一特大型钼矿床。钼矿资源量在河南省内排名第五。项目勘查采用了原生晕化探找矿技术与EH4物探混合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从矿床三维空间建立了雷门沟钼矿床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典型成矿模型。根据化探原生晕元素空间分布特征,选取较明显的化探异常带,开展电磁测深进行化探异常验证,并在推测的有利部位布设钻孔,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储量:截止2016年3月,共估算工业矿钼矿资源量矿石量80810万吨,钼金属量636373吨,平均品位为0.079%,其中(332)矿石量42198万吨,金属量339221吨,(333)矿石量37982万吨,金属量297152吨。 另估算钼低品位矿(332)低+(333)低矿石量52512万吨,金属量 217028吨,平均品位0.041%。 伴生硫矿石量134441万吨,硫储量 2879万吨,硫平均品位2.26%。 规模等级:特大型钼矿床 验收单位: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验收日期:2017年3月23日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主要完成人:章传飞、刘伟、潘飞飞、 蒋松林、李举松、周炳龙、孙芳计、张传东、杨正稳、 孙文军、文田耀、黄全海、 陈景伟、郑东方、程娜娜 推荐单位:河南省地质学会
10 广东省英德市鱼湾发现大型稀土矿
主要创新点及矿产资源储量:本次工作为探矿权勘查范围内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地表通过 1∶2000 地形测量、1∶2000 地质测量、1∶2000 第四系地质地貌测量,深部通过取样钻探,辅以浅井对矿体进行揭露和控制,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品进行分析,新发现和圈定了6个矿体,估算矿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量(332+333)矿石量136411千吨,全相稀土氧化物总量153618吨、平均品位全相氧化物为0.1126%,离子相氧化物总量105218吨、离子相氧化物为0.0771%,另有低品位矿石量2801千吨,储量规模达到大型。矿区探明的稀土储量为广东省近年第一。 储量:全相稀土氧化物153618吨 规模等级:大型 验收单位: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 验收日期:2017 年5月12日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四〇队 主要完成人:温汉辉、薛朋、谢坤荣、 梁家海、张志坚、肖熙、 罗贵雄、陈双、何静、 杨细乐、陈航华、胡韶华、 艾燕玲、彭文达、龙勇 推荐单位:广东省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