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加14.9%,较2017年10月的25.1%有一定幅度回落。2017年1~11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加21.9%,较2017年1~10月累计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而1~11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累计同比增加11.4%,较2017年1~10月累计增速下滑1个百分点。
2017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10月回落明显,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2016年同期基数较高,环保限产大幅降低了部分行业的开工率,以及11月PPI同比增速有一定幅度回落。笔者认为,目前经济持续复苏的趋势不变,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有望持续保持在10%以上,不会形成明显的下行趋势。而在今年采暖季结束之后,上游行业开始复产或将带动企业利润增速的再次上行。由于2016年同期基数较高,预计2017年12月PPI同比增速还将继续回落。当然,PPI增速回落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影响要大于对利润增速的影响。从季度同比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和营收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背离,利润增速继续上升而营收增速连续回落。二者的差异表明企业降成本取得一定效果。
营收、利润增速可比口径与非可比口径差异变大
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是可比口径下的数据,即对比同样的企业今年和去年的营收及利润情况。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营收和利润总额是所有工业企业加总得到的。对比2017年和2016年同期所有企业加总得到的营收及利润总额,其中除了包含可比口径下企业营收利润的变动,还包括因为企业数量的变动而带来的营收利润总额的变动。一般情况下,通过这种非可比口径得到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与通过可比口径得到的增速基本一致。但是近期二者出现明显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2017年11月明显扩大,可比口径下营收利润增速变动幅度较小,而非可比口径下营收利润增速下滑明显。显然,这种差异来自于工业企业数量的变动,即2017年11月的工业企业数量较2016年同期下滑的速度超过了10月份。采暖季限产除了使得部分行业的企业开工率大幅下行,可能还使得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加速退出。这就造成在可比口径下2017年11月的工业企业数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私营、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处于上升通道
从2016年开始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反弹与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有较大关系,但是除了那些与大宗商品相关度较高的行业之外,其他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工业上游行业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而私营、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企业,则主要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对于私营工业企业,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利润增速持续高于往年同期;对于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2016年开始持续回升,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这些类型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虽然没有整体的利润增速高,但是这些企业自身利润增速的反弹表明企业利润的好转并非全部来自于PPI的回升。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即便没有上游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部分中下游行业而言,行业的复苏也会发生。
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小幅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是年初上行,然后回落。2017年11月,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8%,较2017年10月上行0.1个百分点,出现了与以往季节性不一致的情况。与此相关的是,2017年11月,工业企业的资产增速和负债增速均较前几个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与工业企业不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近期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动不大。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经历了5年左右的持续下行,整体上资产负债率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区间。当然,在工业企业内部,不同工业子行业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未来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工业子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刘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