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表彰社会关注的十大地质牛人,不能不知道!
2017-12-26 09:09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这些人物立足地质前沿,在所处细分领域对中国地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引领地质未来方向,受到国家表彰,备受社会关注!排名不分先后,不足和不周敬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52.jpg

精忠报国典范:黄大年

1
 简介:

 黄大年,男,1958年生,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大年教授充分挖掘中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形成技术能力,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首次实现我国快速移动平台自主探测技术和装备!2017年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黄大年教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做出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53.jpg

南极科考领军人:何高文

2
 简介:

何高文,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大洋协会“结壳矿区申请工作组”骨干成员,先后9次赴太平洋参加远洋科学考察,曾任首席科学家助理、首席科学家;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6个大洋矿产资源调查航次报告和8个大洋航次设计编写;参与起草了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两个“区域放弃报告”编写和每年提交“年度报告”。


 2月南极科考成果丰硕,何高文是此次科考负责人,除完成南极半岛海域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主要任务外,还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获取到高精度、大面积多道地震调查数据;首次开展了大范围、立体式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首次获得南极海底地层地热流实测数据等。


54.jpg

水合物试采大突破:叶建良

3
 简介:

 叶建良,男,浙江海宁人,1964年生,2003年获吉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员,历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技术部工程处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主任,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5月,中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这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试采工作的主力和骨干队伍,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为叶建良。泥质粉砂储层中可燃冰开采,是地质科学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叶建良带领团队克服无经验可循、储层开采难度大和没有专用材料及设备困难,自主研发天然气水合物专用装备、管材、特殊材料等,全身心投到试采工作中,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重大突破。


55.jpg

地矿改革先锋:岳永华

4
 简介:

 岳永华,男,1960年生,1982年华东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毕业,1992年长春地质学院矿产勘查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工。历任核工业东北地质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党组书记,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辽宁地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5月辽宁地矿集团职工开始办理提前退休,工龄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且工龄满20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允许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办理退休,年龄及工龄计算到2017年6月30日;12月撤销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省有色地质局、省核工业局、省冶金地质勘查局、东北煤田地质局及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至此辽宁地矿系统事改企全部完成,岳永华是辽宁地矿改革的推动者。


56.jpg

中国地质领路人:钟自然

5
 简介:

 钟自然,安徽桐城人,1962年生,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矿床学专业博士,历任地质矿产部矿产开发管理局法制处处长、矿产开发管理局副局长,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第39和40届理事会理事长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11月,钟自然在第40届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上指出,中国地质学会发展始终与中国地质科学、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同兴衰、共命运,未来一是准确把握学会工作面临新形势,二是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担当起新时代学会历史使命,三是全面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四是努力开创新时代学会工作新局面。


57.png

川南地区煤系气调查大突破:毕彩芹

6
 简介:

 毕彩芹,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高工,从事油气、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黔西川南及东北三江地区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煤层气是煤炭伴生资源,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平均单井产量低,一般800-2000立方米,是目前制约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之一。11月,“川高参1井” 日产气量稳定在6000立方米以上,是重大突破,说明四川南部地区煤系具有较大含气潜力和资源前景。

58.jpg


地质云建成上线:邢丽霞

7
 简介:

邢丽霞,女,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副主任,地质云1.0建成并上线项目主要负责人。


11月,“地质云1.0”正式发布并上线服务,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开创“互联网+地质调查”全新时代;基础地质数据与产品向社会集中服务,开启中国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全新局面。


59.jpg

主要矿产保障:王安建

8
简介:

王安建,男,1953年生,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资源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论证是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保障资源安全、促进资源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研究工作,王安建研究员主持的项目《我国46种主要矿产2020-2030年保障程度论证系列成果》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铝土矿等46种(类)矿产为论证对象,确定了九部分研究内容,对未来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0.jpg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师:郝爱兵

9
 简介:

郝爱兵,男,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干旱区地下水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的勘查、监测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副主任,是支撑服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目标是,构建世界一流透明雄安,深度是从零到10000米;打造地热资源利用全球样板,一是浅中深层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二是高中低温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三是实现单个城市地热资源利用规模世界第一;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城市地质信息共享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61.jpg

土壤调查及修复:魏文侠

10
 简介:

魏文侠,女,河南人,1973年生,博士,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北科土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与污染场地修复效果验收及项目监理等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北京市科研项目。


魏文侠博士不仅深入一线进行土壤调查和修复工作,掌握了大量一手土壤资料,十分熟悉中国各地土壤现状,见证了中国土壤调查和修复行业的发展历程;同时她还不断到各地讲学或培训授课,普及土壤调查及修复专业知识,推动中国土壤调查及修复行业的进步。



上一篇:关乎地质人前途十大热词

下一篇:2017影响地勘行业的十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