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史上最低限价”落地,中创新航、赣锋锂电出局
2024-06-03 10:07 来源:环球零碳研究中心 编辑:矿材网

 5月29日,中国石油济柴动力发布5MWh液冷储能系统部件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分别为第一、第二中标候选人。


 据悉,此次招标吸引了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鹏辉能源、瑞浦兰钧、天合储能、中创新航和赣锋锂电共7家企业参与。


 本次招标自发布起,就备受业内关注。此次济柴动力采购为配套150MW/300MWh液冷储能项目的不低于5MWh液冷储能系统电气分部件。招标要求中明确表明,直流侧储能电池系统最高限价0.478元/Wh,磷酸铁锂方形电芯容量不低于314Ah,持续充放电倍率≥0.5C,且电芯最高限价0.33元/Wh。


 当时,这最高限价之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现在,中标结果出炉,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电芯容量不低于314Ah。曾几何时,招标项目中储能电芯的主流容量还停留在280Ah,如今已经明确要求电芯容量大于314Ah已并不少见。


 今年,从招投标信息看,300Ah+容量的电芯接替280Ah正成为新的“主流”。


 例如,国电投近日发布的东方能源海兴新型储能项目200MW/400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需求,要求电芯单体容量≥314Ah;运达股份发布1500V液冷储能系统项目相关储能核心设备框采,包括314Ah储能电池单体;河北燕赵兴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第一期110MW/240MW钒锂结合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要求单体电芯容量为314Ah。


 可见,伴随风光规模增长及储能行业的不断发展,4h及以上时长的长时储能成为发展趋势,市场对3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需求无疑将日渐增长。


 但是,据业内人士估计,314Ah当主流产品时间恐怕也不长,因为500Ah+容量电芯已经出现。


 二是最高限价的数值。招标要求储能电池系统最高限价为0.478元/Wh,电芯最高限价0.33元/Wh。这一价格已显著低于目前储能系统中标价。


 据SMM数据显示,5月17日,储能型314Ah电芯平均价为0.4元/Wh,最低价0.34元/Wh,市场最低成交价甚至比招标最高限价还有贵上1毛钱。


 这意味着电芯行业已经没有了利润。连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业内“新贵”,都却跌到了白菜价,并且仍有进一步下跌趋势。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济柴动力第一次给出这样的限价了。


 这次的价格与济柴动力在今年2月的招标价格相比,又降了两成,2月的5MWh系统项目部件采购,要求储能系统最高限价0.6元/Wh,电芯最高限价0.45元/Wh。


 当时也是远低于同期市场上的最低价,但仍然吸引了宁德时代、海辰储能、鹏辉能源、兰钧新能源、海基新能源、中创新航、亿恩新动力七家企业参与投标,最终海辰储能中标。


 “起点储能网”宋博文表示,价格如此之低可能与其自研产品有关,济柴动力旗下两家分公司在电化学储能预制舱和储能电池PACK领域入手,并相继研制出多个产品,中石油首条储能PACK生产线就是该公司操盘打造,有了自研自造的底气,自然面对外部招标就会降低价格。


 三是投标企业优中选优。中标候选人公示显示中创新航和赣锋锂电被否决投标。否决原因显示,这两大企业并不是因为价格、技术等原因出局。


 要知道,中创新航和赣锋锂电均是储能业界有名的企业。在高工产研GGII发布的《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TOP10》中,这两家企业分别位列第八和第十。


 其中,中创新航2023年报显示,去年中创新航的储能业务倍数级增长,并且实现多家战略客户的批量交付。2023年,储能系统产品板块实现47.56亿,与2022年20.51亿收入相比,该板块营收直接翻倍。储能系统产品在整体营收的占比也从去年的10.1%飙升至17.6%。


 从这三个值得关注的点中,我们发现,伴随越来越多的央/国企“强势”入局储能产业,招标要求越来越高。大储集采中标也越来越多地向少数龙头企业集中。


 可以说,当下的储能行业,已演变出既要以低价“决生死”,又要以安全、质量及规模“取胜”的法则,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储能企业的生存则越来越“难以为继”。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呼吁更科学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下一篇:万吨级绿色制氢项目大量启动,行业巨头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