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调整, 煤勘单位如何突围?
2017-11-27 11:00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在矿产勘查投入下降的大环境下,在缺煤的省份,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却交出了一张产值、利润以每年近20%速度递增的成绩单。


  用院长何红生的话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他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创新引领,建立了覆盖国土资源行业的全产业链。


  打造国土资源全产业链


  2012年初,当全国地质勘查市场依然火热时,何红生走上湘煤勘院院长的岗位。当时,湖南省地勘基金及地方政府正在实施多个重点找煤项目。


  何红生在组织全院生产的同时,关注着全球勘查市场的变化。他发现,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除中国一枝独秀外,全球勘查市场几乎全部遇冷了。何红生认为,如果政府投入减少,中国的勘查形势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


  基于这样的思考,何红生向干部职工进行危机教育,告诉他们在找矿之余,还要立足国土资源行业开拓新产业。


  “不能只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还要知道国土资源工作需要我们做什么。”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何红生提出了“立足大地质、打造大产业”的新思路,向干部职工发出了“哪里有地质,哪里就有煤勘院;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煤勘院;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有煤勘院”的号召。


  对此,何红生花了不少心思。他认真领会各级会议精神,研读省国土资源厅年度工作报告,跟踪了解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新政策,从而调整提出煤勘院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按照这一思路,2012年,湘煤勘院先后组建了以煤炭资源勘查为主的能源勘查研究所、以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的矿产资源评价所、以服务矿产勘查和民生地质为主的水工环勘查研究所,以及勘查工程技术研究所、地球物理信息所和矿产设计研究所。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大环境和自身技术特点,湘煤勘院开始打造覆盖国土资源行业的产业链条。


  2013年,面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气化湖南”的发展战略,煤勘院组建了湖南省首家气体矿产勘查研究所,及时向非煤领域进军,并在全局率先成立了以金属矿为主的矿产勘查研究所;2014年,在以前配合矿产地质测量的基础上成立了测绘地理信息所;2015年,在全局率先成立重大工程地质所和土地规划咨询所;2016年,既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也为在院内形成竞争态势,先后对土地规划咨询所和水工环勘查研究所进行分离重组,成立了不动产登记所和水工环工程所。今年注册成立了地经旅游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结合旅游规划和设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塑造特优产业群


  “‘十二五’以来,我们仅用全省10%的找矿资金找出了全省50%的煤炭储量,还将气体矿产、测井、地质编录等技术拓展到工程建设等领域,在实现产业链条横向扩展中,为自己打造出新的特色产业。”何红生自豪地说,近几年,湘煤勘院获得中国十大找矿成果奖及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去年及今年又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如此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从何而来?何红生表示,这与湘煤勘院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湘煤勘院是湖南省煤田地质局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由局地质科技处与局属基础公司、建筑公司、勘查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不断重组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湘煤勘院瞄准“特色专业全省第一、重点专业全省一流、所有专业全局一流”的目标,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为实施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找煤为例,“十二五”以来,湘煤勘院共完成煤炭勘查项目28个,探获备案煤炭资源量7亿多吨,“三下(构造下、老地层下、红层下)”找煤2亿多吨。其中,攸县兰村矿区深部煤炭详查项目采用综合对比的方法,解决了该区煤、岩层对比技术难题,探获资源量1.7亿吨,是湖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煤炭勘查领域最大的突破。


  湘煤勘院在煤层气、煤系气、页岩气资源研究及勘查上也实现了全省的多项第一。


  “十二五”以来,煤勘院共实施完成各类页岩气及煤层气研究、评价、勘查、钻探项目47个;建立了全省第一家资质设备齐全的煤层气、页岩气测井队伍;完成了全省第一个页岩气科研项目——湖南省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资源评价;承担中国地调局油气中心页岩气孔慈页一井项目,探获页岩气并点火成功。


  依托科技创新,湘煤勘院将页岩气、煤层气评价技术引入到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勘察评价中,并形成了完整的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在全国率先将数字测井技术引进到地下工程勘察中。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全力支持下,他们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铁路、公路隧道等重大工程揭露剖面地质编录工作。他们还利用物探技术,开辟出了老矿区资源储量核实的新市场。


  念好市场拓展经


  通过创新,湘煤勘院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


  经营、生产分离管理。实行院为经营主体、二级产业实体为生产实体的统一经营管理,院对二级产业实体只进行任务、工资、质量承包,利润归院。虽然院一级管理工作更为繁重,但有利于全院在市场形成一个拳头,做好市场开拓和工程任务。


  注重品牌管理。贯彻“勘查是硬品牌、科研是软品牌、两个品牌一起抓”的新理念,大力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在院里形成了科研引领产业发展、发展成果反哺科研的新局面。在质量管理上,提出了技术质量“及格就是不及格,消灭及格、全部优良”“让制度成为习惯、让优秀成为境界”等理念,实现了所有工程技术质量优良率100%的好成绩。


  加强人才管理,在院内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补齐人才短板,近五年来,湘煤勘院先后从中科院、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引进40多名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速了人才的成长。


  细化分配制度,营造收入靠贡献的氛围。按“向一线倾斜、向多做事的倾斜、向能把事做好的倾斜”的原则,重新制订分配制度。(本报记者 于德福 通讯员汪俊德

上一篇:贵州东部地区航磁调查发现多处隐伏岩体和重要找矿信息

下一篇:安徽物化探院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