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浑圆、色彩斑斓且千差万别的球状岩石常常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自然的力量赋予它们美丽的化身,人们或将其用于美化环境,或用来收藏,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有些奇特的球状岩石甚至是价值连城,让人趋之若鹜。球状岩石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成因也多种多样,地球的多种营力,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岩石的“球之美”。
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球状岩石要属“卵石”了,洁净的小路上、建筑外墙的装饰面、家中的鱼缸里、宾馆的大堂中几乎随处可见。卵石虽然常见,成因却各不相同。
自然界的岩石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无论哪种岩石,在其形成后处于接近或暴露于地表的环境时,就会受到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无论是成层的还是巨大的岩体,都会被改造成大小不等的块体,然后就是漫长的“加工雕琢”的过程。
河流加工:暴雨山洪将形形色色的岩块带入河床,水动力携带着它们碰撞着、摩擦着慢慢地向下游运动,期间还伴随着水中泥沙和水力本身的“温柔”摩挲。当万年甚至百万年过去之后,河床中的“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这可比铁杵磨成针的功夫要深得多。
河床中的卵石
海洋加工:波浪、潮汐、海啸、海流,海洋像一个健壮的巨人,有使不完的力量。碎块的岩石一旦进入大海的怀抱,就好像放入了球磨机,经过滨海带海浪的冲蚀、砾石之间及砾石与岩石海滩的磨蚀、海水的溶蚀,千万年之后,壮观的海滩上便留下一片片五光十色的卵石。
基岩海岸滨海带卵石
球状风化:岩石在地壳应力作用下会发生不同方向的多组裂隙(节理),水、气体、微生物等沿裂隙侵入,产生由表及里,一层层的风化剥离。由于岩块棱角处的表面积较大,风化的强度和深度相对也大,使岩块内部未受风化的部分呈球形。天长日久,一个个石蛋蛋就在山上诞生了。
球状风化
球状岩石不仅可以在地球的外力破坏和加工过程中形成,而且可以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呈现球状形态。
石泡构造:酸性火山熔岩中的一种原生球状构造。其表面由于岩浆凝固时气体逸出、体积缩小产生的多层同心圆球体。石泡多为空腔,如果空腔内被后期的石英、玉髓等矿物充填,就是一个美丽的、精灵般的小珠子了。石泡多见于玻璃质岩石中,尤其在流纹岩和黑曜岩中最为常见。
流纹岩中石泡构造
结核:沉积岩中与周围岩石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其形态多呈球状、卵状及各种不规则状。内部构造多为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大小不一,小至数厘米,大者可达几米。常见的结核由化学沉淀的矿物组成,如菱铁矿、黄铁矿、石膏、磷灰石、多金属(锰结核)等。
黄铁矿和氧化铁结核
天然形成的球状岩石是地球给予人类的特殊财富,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环境美化都离不开这些天然材料,更有奇美者让收藏者视若珍宝;在地质研究领域,区域性的砾石层本身就是构造运动的标志;砾石层还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对古沉积环境、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变化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