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之十四——沥青湖中的生命挽歌
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之十四——沥青湖中的生命挽歌
2017-11-15 17:11 来源:吉林大学博物馆 编辑:矿材网

 湖泊,通常是指陆地表面盆地积水所形成的宽阔水体,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但是,自然界还有一种很奇特的湖泊,盆地中无水或只在雨季有少量的水,常年充盈在盆地中的竟然是沥青,人们将其称之为“沥青湖”。


 这种奇特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湖里的沥青是从哪儿来的?地质学家告诉我们,沥青湖的形成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在地下富含石油的地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破裂,承载压力的石油沿破裂带向压力降低的方向运移,露出地表后就会在洼地中聚集成湖。石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地表环境下不断跑掉,慢慢地粘稠硬化,便形成了沥青湖。如果地下石油一直上涌,不断形成新的沥青,这沥青湖的“水位”就不会下降。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47.jpg

沥青湖


 世界上最著名的沥青湖是在东加勒比海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位于该国首都西班牙港南部96km,当地人称其为“彼奇湖。”彼奇湖面积44万平方米,深约82m,湖中沥青储量达1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湖中那黑又亮的“湖水”,是质量优良的上等沥青。这里的沥青从1870年开始开采,英殖民者曾于1888年成立沥青公司。伦敦至伯明翰的英国1号公路就是用彼奇湖的沥青铺成的,由于沥青质量极佳,这条路被称为“黑色闪光马路”。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51.jpg

彼奇湖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53.jpg

彼奇湖


 彼奇湖不仅沥青资源丰富,更为吸引地质学家的是沥青中所含的大量生物化石。开采过程中曾挖出史前兽类的骨骼、牙齿和鸟类化石以及5万年前的粗大树干。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表明,早在远古时代,沥青湖曾吞噬了无数生命,这在世界上其他沥青湖中也屡见不鲜。所以有人将沥青湖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古老的生命交响乐常常在这里响起哀怨的挽歌。


 1875年,一批欧洲殖民者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寻找石油,在一个名叫拉布雷亚,面积只有0.14km2的沥青湖中发现了化石标本。进一步的找寻和发掘让他们目瞪口呆。在这个不大的沥青湖中竟然找到2230只剑齿虎、1646只恐狼、239只山狗、159只野牛、130匹西方马、89只地獭、45匹骆驼、30余头猛犸象和133种鸟类。还有许多棕熊、獾、鼬、狐狸、鹿、松鼠、爬行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这沥青湖分明就是“史前动物的超级墓场”或应称作“史前生命博物馆”。惊奇之余,人们在问,为什么沥青湖中汇聚着这样多的生物化石?它们生前是如何不约而同地死在同一个地方?下面是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一幅群兽赴死的凄惨场景。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55.jpg

拉布雷亚沥青湖全景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56.jpg

拉布雷亚沥青湖中猛犸象化石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358.jpg

杰氏巨爪地懒化石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401.jpg

剑齿虎化石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几只小动物在沥青湖面上玩耍觅食,不知不觉地接近了沥青溢出的湖心,黏热的沥青粘身让小动物惊慌失措,急于脱逃,不料事与愿违,越挣扎陷得越深,绝无跑掉的可能。天空中的鹰鹫发现了难得的猎物,信心满满地俯冲下来,当其利爪抓住猎物的同时,巨大的翅膀已经扑打在沥青上,无法再展雄姿了。此情此景,让躲在附近的山狗、恐狼欣喜若狂,为了一顿美餐,奋不顾身地冲进沥青湖中,结果只能是大家共同赴死了。沥青淹没了一干生命,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炎热的夏天,西方马、猛犸象和骆驼等大型草食动物很可能要到沥青湖表面的水坑中饮水。巨大的体重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正是这些肉量丰富的大家伙,将剑齿虎也一步步带入死亡的深渊。


微信图片_20171115171403.jpg

史前生命的坟冢


 这些为食而亡的壮观大戏时不时地在沥青湖面上演,史前生命的坟冢不断发展着。这生命的悲歌虽然让人唏嘘,但却给古生物学家们带来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很多气候的、环境的、生物演化的信息就是这些生命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之十三——行星撞地球之未雨绸缪

下一篇: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之十五——盐湖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