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球遭遇了一次大劫难。恐龙及大批物种消亡了,它们的化石在灾难之后形成的地层中再也没有被发现过。那么,恐龙真的从此以后就从地球上完全灭绝了吗?长期以来,多数的科学家都是这样认为的,而且还提出了很多种恐龙灭绝的假说。其中,白垩纪末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就是被众多科学家和公众认可的一种假说。
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鸟类就是它们的后裔。在“撞击事件”发生之前,某些恐龙种类已经向鸟类进化,而且不可思议地得以幸存下来。
19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在一次宴会上吃烤鸡的时候,发现鸡的骨胳与史前动物恐龙的骨骼极其相似。通过对比研究,确认两者竟有许多特征是相同的。因此,提出了“鸟类是恐龙后裔的假说”,但是由于缺乏证据,该假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奥斯特隆找到了现今鸟类和小型兽脚类恐龙骨骼相似的证据。由此得出结论,鸟类直接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也没有发现介于小型兽脚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古生物化石,使得这一假说备受争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西部发现大量“热河生物群”的精美化石。科学家们也称其为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古生物发现”。其中有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尾羽龙、原始祖鸟等。
中华龙鸟
中国鸟龙
尾羽龙
原始祖鸟
距今1.4亿年前的辽宁西部是一个气候温暖潮湿,沼泽湖泊发育的地方,是众多动植物生长栖息的乐园。由于周边有火山周期性喷发,造成生物的死亡并被快速掩埋,大量动植物形成了精美的化石被保存下来。很多化石栩栩如生,其精美的程度令人惊叹,连昆虫微细的翅膀纹络和动物羽毛结构都清晰可见。
2003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幸运地在辽西发现了“顾氏小盗龙”化石,“顾氏小盗龙”具有恐龙的骨胳特征,又长着带羽毛的翅膀,能在林中滑翔飞行。是介于小型兽脚类恐龙和鸟类的中间过渡型生物。它的发现令全世界恐龙研究者欣喜若狂。"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假说终于找到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顾氏小盗龙
白垩纪末期地球大劫难,使以恐龙为代表的大批物种消亡。但是有一种长着羽毛的小型恐龙却能够劫后余生,告别了死难的同类,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并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同时,劫难中幸存物种和新生物种又逐渐地使地球充满生机,代表着我们人类祖先的哺乳动物开始走向了生物演化的舞台中央,并最终成了我们地球上的生物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