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打造全国首个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
2017-10-26 10:31 来源:中国矿业网 编辑:矿材网

 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嘉兴市国土资源局、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嘉兴建立的全国首个“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通过一年的建设,初步建立了农产品源产地追溯体系,并构建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


  据了解,全国首个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于2016年11月成立,占地6000亩,是一个集土地质量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监测试验于一体的综合科研场。该基地自成立以来,针对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农产品源产地追溯体系。利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建档成果,填补了现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管控链条中缺少的农产品生长土壤质量源头信息,初步建成了“农产品源产地土地质量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包装上印制农产品追溯标签,相当于给土地颁发了“身份证”,实现了农产品安全信息的移动查询,丰富了绿色农业发展的科学内涵,为全省农产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追溯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样板。


  二是初步构建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体系。近一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浙江省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试点》项目资助下,通过在示范基地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试验,解决浙江省水网平原区监测点密度、监测频次、监测指标及动态变化等关键问题,示范基地内布设了1个省级监测点和6个园区级监测点,重点对样品时间变异及样品混合对监测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休耕期进行4点混和采样即能满足有效监测土地质量变化的需要。该成果为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要求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浙江省基本农田土地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开展了应用性科研课题研究。利用示范基地这一平台,设立了《设施农业栽培措施对土地质量影响研究》《人工硒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两个专题研究项目。设施农业栽培措施对土地质量影响研究,旨在从土地质量安全角度入手,通过开展对设施栽培土地质量状况监测,研究设施栽培及有机肥施用等对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为精准农业栽培技术和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人工硒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则是通过外源添加不同类型的人工硒,研究硒在土壤—水稻中的赋存状态,揭示硒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比较人工硒与天然硒稻米的品质差别,为提高嘉兴地区湖沼相还原性土壤中硒总量、生物有效性及富硒农产品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目前,各项研究课题正有序推进中,一期实验已接近尾声。


  一年来,示范基地接待了多批次来自国内地勘单位、省内政府部门、相关院校、农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考察,为建立同类科研基地、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模板和示范借鉴。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调研考察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时,对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以土地科技创新为工作重点,解决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的科学问题;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也要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推进地质工作和谐有序发展;探索创新农地中心的管理体制,使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做好调查评价、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成为全国的示范样板。


  据悉,示范基地今后将继续加强农业地学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全面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动应用成果的广泛推广。同时,计划以“土地质量的现状与保护”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浙江全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的展示及科普宣传,建成省内首个具有地方特色、突出主题功能的“土地质量”科普教育展馆,进一步增强示范基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上一篇:山东拟建稀土产品追溯体系

下一篇:矿山环境治理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