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1省份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
据砂石骨料网不完全统计,根据31省份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下称预算报告),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这是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2万亿元,已经比较接近顶格下达额度,目的是希望地方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扩大总需求。
从各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规模来看,与去年一样,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依然向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低、项目储备多的地方倾斜。
广东、山东、浙江今年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位居前三,分别为2975亿元、2184亿元和1704亿元。另外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获得的额度也超过千亿。
从区域情况看,主要是发达地区的提前批额度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额度小,与其较高的负债率、债务率形势有关,同时与中西部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承担保供稳价职能后经济增速高于东部有关。
从资金投向上来看,市政和产业园、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建领域依然是重点领域。
据砂石骨料网了解,今年新增专项债投向范围新增了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而专项债可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在铁路等十大领域外,新增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和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月12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5700亿元。
此外,为了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地也要求加快发行提前批专项债。比如山东省政府要求,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快2023年提前下达的2184亿元专项债券发行,力争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今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超过2万亿,是基于国内外形势做出的判断,是落实今年积极财政在政策加力提效的一大表现。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将超过去年的3.65万亿元。
温来成认为,尽管当前外界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保持5%左右增长,但疫情、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大,这就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其中就包括适度增加政府债务来拉动有效投资稳经济。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8万亿元至4万亿元,相比去年额度会有增长,但不会太大。因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国际警戒线为120%),如果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过大,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付息压力会更大,因此专项债额度不会有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