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秋收的季节,黄石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也正在收尾,11月1日将与广大市民见面,届时黄石市民可免费参观哦。
据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工作人员李阳介,进入博物馆二楼序厅,是一面8.6米高的正面形象墙,它的左边是“现代采矿场景”,右边是“古代冶炼过程”,而中间的LED幕展示出的是磅礴的地质画卷,在上方“星空”的衬托下给人以先声夺人之势。接着,进入生命进化长廊,仿佛走进了一条“生命遂道”,在那里可以看到地球的进化史,以及对地球的探索。而两边的绿色景物,让人身临其境。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脚步的移动,还会出现各个时期的海洋生物;顶部飞禽忽近忽远,自由飞翔。
更令人心惊的是,生命进化长廊前面的地震漂移平台。当你踏上漂移平台,仿佛置身于地球内部一样。用投影仪射出的翻滚的岩浆、两侧红褐色的岩壁、正中泛黄的过道,顶部悬空而下的石柱硬着灰暗的灯光若隐若现,岩浆上热气腾腾,让人身临其境,体验地球内部情景。同时配合地震漂移平台系统,还能体验到不同震级下地震震动的效果,传播如何避震的相关知识。
这个全景地质大沙盘,你肯定第一次见。它是源自于对黄石天坑形式的解读,工作人员将这种形式演变为沙盘投影,展示黄石地质资源的分布。在横向和纵向上全面展现黄石市域资源概况。来这里,还可以体验黄石地下矿洞探险,通过现场场景还原矿洞造型,结合多媒体VR虚拟漫游技术,使参观者通过虚拟的场景进入矿洞,去发现珍藏在矿洞的各种宝藏。身为黄石人,你对黄石了解多少,不妨看看这里——环境治理互动沙盘,在黄石地形沙盘上可以互动了解黄石各个环境治理点的治理技术和成果,一目了然的了解黄石地区的环境治理概况及规划。
除了这些,该博物馆还将展出岩矿石标本170多件,包含黄石地区分布的所有时代的地层标本、各个类型的岩浆岩标本以及少量的变质岩标本;还将展出160多件观赏石、宝玉石等,涵盖各类方解石、石英、红硅钙锰矿、湖北石、黄铁矿、黄铜矿等黄石地区出产的矿石矿晶;在部分展区,还会展出相关的模型,例如地球奥秘厅的地球模型、猛犸象模型,黄石地质厅的断裂、褶皱模型,矿业文化厅的采矿机械的模型。
据工作人员介绍,地质博物馆布展以“黄石地区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为主线,融地矿科普和实物展陈于一体,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技术,展示黄石地区秀美山川和富饶的矿产资源,演示黄石地区海陆变迁、特色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过程,宣传黄石地质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成就。
据了解,博物馆分序厅、地球奥秘厅、黄石地质厅、矿产资源厅、奇珍异宝厅、地质环境厅、规划展望厅等七个主题展厅,地域特色浓厚、逻辑关系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目前地质博物馆已进入收尾调试阶段,11月1日正式开馆,将迎接地矿科普大会到来。
黄石地质博物馆揭秘
黄石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矿冶历史悠久,矿冶文化灿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四大类计79种,其中硅灰石储量居全国第一,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矿冶史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黄石需要走向全国,全国需要了解黄石,其中矿冶和地质无疑是黄石最闪亮的名片。建设黄石地质博物馆可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地质馆项目总体按“两馆一楼一配套”功能来布局,由地质博物馆、实物资料馆、地质科研楼、宝玉石鉴定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组成。使之成为普及地学科普知识、浓缩地区矿业资源文化、助推枯竭型城市转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地质服务中心,努力建成为“黄金宝石城”“江南聚宝盆”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地域名片。黄石地质馆项目总建筑面积58900平方米,总投资为31695.58万元。规划用地面积33691㎡(折合50.54亩),其中实际用地面积24885㎡(折合37.33亩),道路用地面积8804㎡,防护绿地面积1953㎡,总建筑面积60800㎡。配套建有停车位240个,其中:地下停车位210个,地面停车位30个;非机动车位150个;建筑密度44.4%;容积率1.97;绿地率22.5%;并辅以给排水、供配电、消防等基础设施,购置相关配套设备,可以满足地质馆各项功能要求的软硬件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约3.65亿元,以地质一队自筹、省局扶持、政府支持等几个途径筹集各类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