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机制与造成大型火山喷发的机制相似
2022-09-07 08:39 来源: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 编辑:矿材网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部分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机制与造成大型火山喷发的机制相似。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表示,在铜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他们的发现为开发新的勘探技术以用于发现新矿床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了得出研究结论,这些专家利用了矿业企业提供的数据和图件以及许多研究人员在现场和实验室采集的数据,并综合应用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模型。


了解铜如何形成


 铜来源于热液流体,这些流体主要由岩浆冷却出溶的水组成。岩浆也是形成火山喷发的基础,来源于地核与地壳之间一个被称为地幔的中间层。岩浆朝地表方向上涌,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了一个“岩浆房”。通常,岩浆房位于5~15千米深度之间。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Massimo Chiaradia在一项媒体声明中表示,“如果注入至岩浆房的岩浆体积和注入速度非常大,则在火山喷发期间,大量流体随岩浆一起喷发至大气中,从而造成火山灾害。但是,这些流体也可能在地表以下通过更安静的方式形成,导致在1~6千米的各种深度形成斑岩铜矿床。然而,这种现象并不常见,这也是铜矿床数量稀少的部分原因。”


 该论文的第二作者Luca Caricchi表示,“一座铜矿床的形成需要数万年至数十万年,而火山喷发的时间间隔则更短。“失败”的火山喷发是岩浆喷射速度、岩浆冷却速度以及岩浆房周围地壳刚度等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另外,地壳必定具有足够高的柔性,缓冲了新到达的岩浆造成的压力,导致火山喷发没有发生。Caricchi和Chiaradia认为,发现大型火山喷发与矿床形成之间的相似性,将有可能利用火山学家获得的丰富知识提高对斑岩型矿床形成机制的现有认识。Chiaradia表示,“下一步工作将建立一个模型,以帮助我们对总铜含量进行量化研究,从而尽可能精确地评价具有开发潜力的矿床的资源状况。”

上一篇:英国迎来史上第三位女首相!对中国有何影响?

下一篇: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严格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