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同时,钢铁有色水泥行业全面限产停产,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钢铁限产50%,电解铝和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产。
通过汇总“2+26”城市的水泥产量数据发现,2016年,除了衡水未有水泥产量公布之外,其他“2+25”城市均公布了各自的水泥产量。2016年,这些城市的水泥产量总计约2.4亿吨 。
由于供暖季北方水泥需求处于淡季,此时水泥产量往往也会下降,所以虽然供暖季有4个月(以北京为参考,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占到全年时间的1/3,但此段时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这些地区的水泥产量占其全年产量的比重却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2+26”城市全年水泥产量约2.4亿吨的话,供暖季产量约为6000万吨。按照每吨水泥标煤消耗120千克计算,供暖季水泥企业全部停产将影响标煤消耗720万吨,影响5500大卡商品煤消耗量约为910万吨。这将导致在供暖季煤炭消费量平均每月减少200万吨以上,影响整体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大约为0.7%,短期无疑将给煤市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