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零容忍”超采稀土矿
2017-09-26 10:28 来源:有色金属报 编辑:矿材网

 自2016年以来,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被称为“稀土王国”的江西省稀土行业,就存在乱采滥挖、无计划超计划生产等的现象。一些地方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争相开发稀土矿。具体原因是开发稀土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些县、乡、镇政府的经济,就是靠稀土矿的开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江西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稀土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


  江西省对稀土超计划开采采取的措施十分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工信部对全国稀土业提出的要求。
今年7月,工信部在下达《第二批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中重申,稀土是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计划和超计划生产。


  工信部还要求,各地发现的超计划开采等违法违规企业及行为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通报,将其违法违规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开,使之成为企业经营、贷款、上市、评级、行业规范准入、计划指标配置等参考因素。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


  从2011年起,对于稀土矿开采总量的指标控制,国家已经实施了几年了。以前我国总是将稀土卖了“白菜价”,欧盟、美国、日本在进口我国的稀土后进行精加工,再以几百倍甚至数千倍的价格出售,这对于我国的稀土业发展是不利的。


  显然,稀土超计划开采不仅影响着稀土价格,更关乎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总量控制是保护资源的必要手段。正因如此,我国稀土资源一直被乱采滥挖等现象困扰,因而国家对稀土行业的调控有两个指令性计划,一个是国土部管理的矿产品的总量控制计划,另一个是工信部管理的冶炼分离产品的总量控制计划。


  事实上,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是一种战略考虑。毕竟是稀缺资源,且其在高精尖科技和武器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战略储备对我国未来发展有极其长远影响。对稀土资源实施总量控制,直接目的是防止过度开采、盲目竞争,促进对优势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


  最近,国土部明确,今后将组织开展稀土超计划开采检查,并将进一步研究超计划开采有效运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到位。


  因此,必须对稀土超计划开采实行零容忍,要抓好开采指令性计划的执行。要在落实中加大执行力,要有铁腕,更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对于稀土是否超计划开采的监管应该是全程的,贯穿于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开采环节,要对探矿证、采矿证进行监管,对开采的范围、数量、时间进行严格规定,不能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并严厉打击非法开采。

上一篇:榆林气田产气超270亿方

下一篇:中国矿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