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在对湖南郴州地区的含锰褐铁矿焙烧-磁选工艺中锰的行为开展试验研究的过程中取得新发现。
科研人员通过磁化焙烧-磁选、还原焙烧-磁选试验,研究了含锰褐铁矿中锰在工艺过程中的走向;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光片等手段,研究了焙砂中锰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经过磁化焙烧-弱磁选后得到的铁精矿中锰含量较高,在6%以上铁锰分离效果较差;原矿经过直接还原焙烧-弱磁选后,得到的铁精矿中锰品位较低,基本上低于3%,锰脱除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铁锰的有效分离。磁化焙烧焙砂中,锰主要以方铁锰矿的形式分布在磁铁矿与脉石矿物的集合体中,嵌布粒度细;直接还原焙砂中,锰主要以尖晶石的形式分布在非铁相中,易与通过磁选实现铁与锰的分离。
据了解,褐铁矿是我国储量较大但很难利用的铁矿资源之一,褐铁矿中含铁35%~40%,高者可达50%。目前,已探明褐铁矿储量12.3亿吨,占全国铁矿储量的2.3%。湖南郴州地区的某细粒含褐铁矿不仅嵌布粒度细,同时伴生有锰,锰分离困难导致铁精矿品位难以提高,开发利用难度大。此外,在我国的低品位锰矿资源中,70%以上的锰矿含铁较高,铁锰分离也是该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难点。因此,对该地区含锰褐铁矿开展铁锰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该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给低品位锰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