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质学家年会:矿床地质学发展“四大观”
2017-09-19 08:20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9月18日,以“亚洲矿床:中国及周边”为主题的2017年经济地质学家协会科学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印度、英国、法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以及国内的近800名代表参会。这是矿床学领域的权威国际组织——经济地质学家学会成立100多年来首次在欧美以外国家举办。大会组委会主席理查德·戈德弗莱布,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莫宣学,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等出席。


  会议指出,亚洲占有全世界1/3的土地,承载了世界上60%的人口,亚洲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带来了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矿业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矿产资源勘探需要依靠矿床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深化对中国和邻区的成矿背景的认识,加强对中国及邻区范围内一些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与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学术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出席致辞说,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到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矿床地质学的发展:

 需要秉承 “大地质观”,丰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内涵;

 需要秉承“大资源观”,推进更多门类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

 需要秉承“大生态观”,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安全;

 需要秉承“大数据观”,充分挖掘地质数据潜力并发现新的科学规律。


  据介绍,本次大会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交流。大会报告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未来供给、全球矿业形势现状与展望、深化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认识、“一带一路”沿线成矿规律与矿产开发等,重点研究东亚地区演化和世界级矿床的形成。分会场的专题报告主要涉及主题包括中国金矿床、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金铁矿床、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华南钨锡矿床、阿尔泰晚古生代成矿作用、亚洲超大型矿床等。


上一篇:楚雄市专项整治“国土资源小金库”工作开启

下一篇:贵州省地矿局为备战耕地质量调查展开野外集中培训